百会穴简介

百会穴,属于督脉经,位于颠顶,为三阳五会之所(足太阳、手足少阳、足厥阴经穴会于此),故百会有祛风熄风,安神定悸的作用。

定位: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主治:1、痴呆、中风、失语、瘛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症等神志病;2、头痛,眩晕,耳鸣;3、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配伍:1、百会配太冲、头维、太阳用泻法,平肝清热止痛,适用于肝火性头痛;2、百会配合谷、头维、曲池,清热祛风,适用于风热性头痛;3、百会配十宣放血,平肝清热开窍,适用于急惊风;4、百会配太冲、天突、丰隆,平肝清热化痰开窍,适用于痰火性头痛;5、百会配合谷、太冲、十宣,平肝清热解毒开窍,适用于热极生风的抽搐昏迷。

注意:百会对机体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当机体功能旺盛时用泻法,可平肝熄风清热;当机体功能低下时用补法,有益气回阳、升提作用。如若治疗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的阳实证,针尖方向向脊椎方向横刺其针感走向后头、颈后、胸椎部,极少数患者可走向肛门部;若治疗腹部寒冷疼痛、子宫脱垂,针尖方向向鼻柱横刺,在不断捻转运针的同时,其针感走向前额、鼻部,极少数患者腹部有温热感及子宫升提收缩感。5岁以下和顶骨愈合不良的小儿不宜针刺本穴。2022-07-06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07 18:03: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百即百脉,会即交会,此穴在巅顶部,是足三阳、足厥阴和督脉等众多经脉交会之处,故名百会[1]。百会穴主治头面五官、神志及气虚下陷等疾患:如头风,头痛目眩,耳聋,耳鸣,目不能视,鼻塞,鼻衄,口噤不开,角弓反张,小儿惊痫,脱肛,泄泻,痔疾,头痛,头胀,昏厥,眩晕,癫狂,痫证,癔症,瘛疭,阴挺,痔疮,中风失语,健忘,不寐...

  • 窃唯百会之称昆仑,喻山之巅。本穴之称昆仑,喻山之麓也。更以本穴之气贯于巅顶,顺势下行犹昆仑之披沥百川也。故能治头痛、喘满及胎衣不下诸症也。揣本穴名义及所治各病,则对本经经气下贯有瀑然之势矣。[6] 4.10 昆仑穴主治病证 昆仑穴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

  • 2、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上的保健要穴,又称长寿穴。位于犊鼻穴直下3寸。有健脾壮肾、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的作用。主治胃痛、腰痛、腹痛、痢疾、便秘、头痛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颈膝酸痛、消化系统疾病。3、 百会穴:督脉保健要穴和长寿穴。位于两耳尖连线中点,主治脑血...

  • 又名玉顶发、玉顶疽[1]。多因火毒凝结上攻,生于百会穴者[1]。初起形如粟米,根渐肿大如葡萄状,高坚红肿,焮热疼痛,身热畏寒,渴而思冷饮,便秘躁烦,脉见洪数者,宜服黄连消毒饮;若漫肿平塌,紫暗坚硬,形寒脉细之阳虚者,宜服托里消毒散;外治随证选用冲和膏、回阳玉龙膏;已溃可选黄...

  • 首先,点穴按摩。分别用双手拇指点按神庭穴、头维穴、百会穴、四神聪穴,以刺激这些穴位,达到放松神经、缓解疲劳的目的。其次,进行头皮揉捏。双手指指腹放在前额正上方,轻柔地揉捏头皮,超过前发际线、太阳穴和鬓角,逐渐向后移动至头顶中心,再从头顶中心部逐渐移向颈后,特别是耳后部和颅骨基部,以...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