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制作针灸铜人模型的医家是

【答案】:C
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收录349个腧穴的名称、定位和刺灸法,并对各科病证的针灸治疗进行了归纳和论述(A错)。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广泛收集了前代针灸医家的经验和个人体会,绘制了“明堂三人图”(B错)。王惟一对腧穴进行了重新考订,确立了354个经穴,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随后设计了两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供针灸教学和考试使用(C对)。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是继《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D错)。李学川的《针灸逢源》汇集了各家针灸医学学术思想的精华,考订了一些经穴的错误(E错)。2023-05-02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1:18: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广泛收集了前代针灸医家的经验和个人体会,绘制了“明堂三人图”(B错)。王惟一对腧穴进行了重新考订,确立了354个经穴,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随后设计了两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供针灸教学和考试使用(C对)。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是继《针灸甲乙经》后对...

  • 解析:针灸铜人是宋代医学教学模型。天圣五年(1027),在尚药奉御官、针灸专家王惟一主持下制作完成。

  • 王惟一(约987~1067),又名惟德,宋代著名针灸学家,曾任医学研究机构翰林医官院医官、为王室服务的殿中省尚药奉御等医药要职,他对古医书中之有关针灸理论、技术、明堂图经等有着深入的研究。因此,在他奉宋仁宗诏书之后,又进一步对人体解剖、腧穴位置、经络走行、针灸主治等,竭心精意地进行了更...

  • 针灸教学的重要模型——针灸铜人,源于我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北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北宋医家王惟一主持制造的天圣铜人,堪称中国古代针灸铜人的鼻祖,旨在提高针灸教学效果和考核医术水平。铜人高度接近成人,胸背可开合,内有精细雕琢的脏腑器官和标注穴位,通过蜡封孔穴与内注液体的方式,检验取穴的...

  • 宋仁宗看后认为书中论述虽然精辟,但是学习的人执行起来可能还是会有偏差,于是继续下令王惟一制作针灸铜人模型,以便更感性化地认知针灸理论。 公元1027年,王惟一制成了两个铜人这两个针灸铜人,高度跟成年男子一般,外壳可以拆卸,胸腹腔也能够打开,可以看见腹腔内的五脏六腑,位置、形态、大小比例都基本...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