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 与 足三里 的医疗作用?

灸“足三里”的意义 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后遗症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羸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但胃酸过多空腹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邻近处阳陵泉有良效。 有健步作用: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风湿痹痛、末稍神经炎等。 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其它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都可取用此穴。 内关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胁痛,胃痛,恶心,呕吐,呃逆,癫狂,痫症,失眠,热病,烦躁,疟疾,肘臂挛痛。现多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胃炎,膈肌痉挛,急性胆囊炎,癔病,癫痫,甲状腺功能亢进,血管性头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疟疾等。 休克 据报道抢救过敏性休克,有显著疗效。对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急腹痛 针刺治疗急性腹痛200例,腹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起效的时间最短者2~3分钟,长者30分钟。 心律失常 针刺内关、对各种心律失常患者均有一定疗效。 呕吐 对神经性呕吐、手术麻醉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较好。 癔病 单针内关穴,治疗癔病效果良好。 高脂血症 用激光照射内关穴治疗高脂血症50例,其中37例有不同程度下降。 调整心功能 据报道针刺内关穴,可使减慢的心率明显别快,使之恢复正常,对心律失常者,其调整作用极其明显,如窦性心动过速者常于针后3~5分钟,心率可由150~200次/分减至70~80次/分。 调整胃肠功能 实验表明针刺内关,对胃酸分泌,肠的运动有调整作用。

采纳哦2014-10-13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1:33: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足三里穴位,坐落于外膝眼下三寸之处,即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宽的地方。此穴被誉为“长寿穴”,对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及促进消化等具有积极作用。定期按摩足三里穴,可助改善脾胃功能,增强体质,为健康保驾护航。综上所述,中脘、内关及足三里三大穴位,在中医养生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不仅位置易于寻找,...

  • 灸“足三里”的意义 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后遗症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病。

  • 针灸治疗失眠通常选择内关、神门、安眠、足三里和后溪这几个穴位。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处,可调节心脏功能,改善睡眠质量。神门穴在手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有安神的作用。安眠穴则有助于改善睡眠,位于面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

  • 足三里穴:此穴位是胃经的重要穴位,按摩可促进胃部气血运行,减轻烧心感。内关穴:按摩内关穴可调节胃肠功能,对于烧心、反酸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梁门穴、中脘穴:这两个穴位均位于腹部,按摩它们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减轻烧心症状。胃俞穴、脾俞穴、三焦俞穴:这些穴位位于后背,按摩它们可调节...

  • 1、位置:合谷穴位于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取穴法: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简易取穴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