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热下焦寒可以艾灸下焦吗?

1、上燥下寒体质是否适合艾炙?
上热下寒可以艾灸。
《灵枢·刺节真邪》:“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2、如何施炙,具体穴位哪些?
大敦、行间、太冲、足三里。这里只是循经考虑,取足厥阴、足太阴 穴,仅供参考。

3、“中医说这种情况很难调理,所以放弃吃药。”此为谬语。
《伤寒论》:“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其中揭示的厥阴病主症“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与你的症状何其相似!试对照如下:
消渴——口渴,多饮仍不解渴;
气上撞心——经常打嗝;
心中疼热——你叙述了“口内燥热”,病机相同,只是未发展到“胃中灼热疼痛”而已。
显然都是典型的厥阴病中的上热表现。
联系下寒所致的“肚脐怕风,双膝下凉”,有理由判断,你这种上热下寒症状的实质是厥阴为病。

病在厥阴,则肝木失调,心包受邪,相火上炎为热,心火不能下降为寒,所以有上热下寒,这是本病的病机。

中药如何治疗?
主方:乌梅丸加减。
加减要结合辩证,这里恕不疏方了。你去药店直接买乌梅丸也当有显著效果。2017-08-24
上焦火,下焦寒,1味中药敷脚底,引火归元,改善上热下寒!

2021-01-14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2:52: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上热下寒体质艾灸时,应选择下焦部位的腧穴,并配合清上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选择下焦腧穴进行艾灸: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艾灸此穴可以温阳固脱、培补元气。气海穴:位于脐下一寸半处,艾灸此穴可以益气助阳、调经固经。神阙穴:即肚脐,艾灸此穴可以温阳救逆、利水固脱。涌泉穴:位于足底部,...

  • 除了服用中药,还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温补下焦,同时具有引火归元的作用,把浮越在上的阳气向下引导,入里散寒,阴阳融合。主要可以通过艾灸腿脚的穴位,来帮助上焦的阳气向下潜藏,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涌泉等。腿部暖了,经络通了,上焦的火就下来了。需要注意的是...

  • 上热下寒体质的人可以适当利用艾灸来进行改善,日常可以用艾条来灸治神阙、关元、足三里、太溪、涌泉、三阴交等穴位,既有利于温暖下焦,也有利于引火归元,从而改善上焦热、下焦寒的问题。此外,利用推拿按摩、拔罐等方法也可以疏通经络,从而取得类似的改善效果。4、中药调理 上焦热下焦寒的人可以在中医指...

  • 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理:上热下寒体质多是由于久病,体质弱或者是一些疾病导致的。首先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促进恢复,比如可以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以及气海穴等。另外,还可以运用中药进行配合治疗,比如半夏、黄连、甘草、人参以及干姜等。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

  • 首先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促进康复,如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气海穴。此外,还可采用传统中药配合治疗,如松花江、黄连、甘草、人参、干姜。上热下寒的体质,主要是调节中枢 "脾胃"。上热下寒说明焦炭被堵住了。只有疏通上焦之热,才能正常下行以温暖下焦之寒,下焦之寒变热以形成正气,从而...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