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俞穴的主治疾病

刺灸本穴不仅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还兼具养血生血,健脾补心之力,临床常与脾俞相伍以治疗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病证。如配脾俞、足三里、神门等可治心悸;配心俞、脾俞、三阴交等可治健忘;配血海、肝俞、膻中等可疗眩晕;与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相伍可治疗气血亏虚的男性不育症;配承满、隐白等对脾胃虚损,气不摄血的吐血有较好疗效。本穴还可与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相配治疗呕吐;与心俞、气海、百会等相伍可治卒然昏仆的血厥;配伍胰俞、肾俞等可治消渴;与华佗夹脊、身柱、命门等相配治小儿痿证。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动物“膈俞”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临床观察证实,针刺膈俞穴有降血压作用,对I、II期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因本穴靠近胸膈,因此具有利气、开胸膈的作用,如配伍阙可治胃气上逆的呃逆;与膻中、列缺、肺俞等相伍可治肺气壅闭的呼吸衰竭;配伍内关、中脘、丰隆等可治痰阻的噎膈;配伍足三里、气海、膻中等可疗气虚阳衰的噎膈。有报道,针刺膈俞穴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尤其能够调整两侧呼吸功能的平衡。 本穴还可清泄暑热,宽胸凉膈,适用于治疗暑湿、风湿及邪热盛实的高热。治疗暑湿常配少府、行间、肺俞等以治伤肺络型;配少府、曲泽、中冲等以治暑入血分型;对于余热未尽,痰瘀阻络者则常椟太溪、三阴交、太冲等。治疗水湿为病常配外关、内关等以治热郁胸膈型;配合谷、支沟、天柱等以治热滞胸膈,微兼腑实型;与郄门、冲门、曲泽等配则治热灼营阴的风湿。对于邪实高热者可配伍大椎、少商、曲池等以速退其热。取穴时患者应呈俯伏位,施术者应注意针剌方向,只能向脊柱方向斜剌0.5~0.8寸,不可直剌或向斜剌,否则易经肋间隙剌穿胸壁,造成气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2016-05-18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04-13 23:24: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此外,膈俞穴主治疾病还包括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等。配伍内关穴、足三里穴可治呕吐、呃逆;配足三里、血海穴、肓膏可治贫血。在刺灸法上,膈俞穴通常采用斜刺0.5~0.8寸。研究报道,人工放血造成家兔贫血状态后,针刺膈俞与膏肓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贫血状态得到显著提前纠正,...

  • 临床观察证实,针刺膈俞穴有降血压作用,对I、II期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因本穴靠近胸膈,因此具有利气、开胸膈的作用,如配伍阙可治胃气上逆的呃逆;与膻中、列缺、肺俞等相伍可治肺气壅闭的呼吸衰竭;配伍内关、中脘、丰隆等可治痰阻的噎膈;配伍足三里、气海...

  • 主治疾病: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人体穴位配伍:

  • 膈俞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血会穴,活血及止血效果好,主治胃脘痛、呕吐、便血吐血、咳嗽气喘、盗汗等。督俞位于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胸闷气喘、心痛、胃痛、腹痛、打嗝等。若按摩时这些穴位有压痛感或结节,说明存在上述相关疾病,或患相关疾病的几率比较大,可多刺激多疏通,...

  • 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主治症状:脾俞穴的主治症状为: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膈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主治疾病:膈俞穴的主治疾病为: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呃逆、神经性呕吐、荨麻疹、皮肤病等。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