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循行路线》

人体十二经脉之循行,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手太阳小肠经上接手少阴心经,其经脉的具体循行路径 记载如下:“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总结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循行路线如下: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起始于手小指外侧的末端;沿着手指后缘循行而向上到达腕部;并经腕后小指侧的高骨,沿前臂尺骨的下缘直行而上,出于肘后内侧两筋的中间;再向上沿着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后的骨缝处;绕行肩胛部,再前行而相交于肩上;继而进入缺盆,深人体内而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心脏。此后再沿着食管下行并贯穿横膈,到达胃部;最后再向下行而联属于本经所属的脏腑——小肠腑。手太阳小肠经的一条支脉,从缺盆部分出,沿着颈部向上走行而到达颊部;再从颊部行至外眼角;最后从外眼角斜下而进入耳内。还有,小肠经的另一条支脉,从颊部别行而出,走向眼眶下方;并从眼眶下方到达鼻部,然后再抵达内眼角;最后再从内眼角向外斜行并络于颧骨,而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衔接。2022-06-26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5:31: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手太阳小肠经上接手少阴心经,其经脉的具体循行路径 记载如下:“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

  • 1.第一少泽穴:小肠经的井穴,属性金  ,小肠的热病在此治,咽喉肿痛。谢医生讲了可以治乳汁不足,因为小肠经主液,乳汁不足捏少泽穴可以增加乳汁的分泌。2.前谷穴:小肠经的荥穴,属水,乳汁不足可用,头痛,眼痛,耳鸣、热病等,我们有更好的穴位可以用,大家了解一下就好了。3.后溪穴...

  • 手太阳小肠经是具有宁心安神、舒筋活络功效的经穴,按摩这些经穴可以疏通经气,缓解疲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端,最后经由其支脉到达颧部,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主要循行于上肢、肩膀及头部部分地方。《灵枢·经脉》中记载:“小肠手太阳之脉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

  • 即手太阳小肠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以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 手少阳三焦经,从手四指外侧之端,上行手臂外之中行,至头耳前动脉也;手太阳小肠经,从手小指外侧之端,上行手 臂外之下行,至头耳中珠子也。手之三阴胸内手者,谓手太阴肺经,从胸乳上循行 内,下行肘臂内之上行,至手大指 内侧之端也;手厥阴心包络经,从腋下乳外,循行 内,下行肘臂内...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