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灸的三行诗句

1.形容针灸的诗句 1、针灸阻朋曹,糠籺对童孺。(杜甫《雨》)
白话文:针灸的治疗阻隔了朋友们,劣质的食物被分给儿童。
2、此证何证无实证,针灸汤药所不治。(陈著《赠医相者赵月堂》)
白话文:这个病症并没有明确的根据确诊是何病症,不能随便用针灸汤药来治疗。
3、厌然成痼,不可针灸。(张耒《友山》)
白话文:已经成了痼疾,不可以用针灸的方法治疗。
4、能治神者可治针,治神之要在修身。(周树东《金针梅花诗抄》)
白话文:能够掌握病人精神状态和机体状态,就能够掌握施针的方法。而掌握病人精神状态和机体状态的关键,就在于不断修炼提升自己。
5、针虽细物道通神,上合于天下合人。(周树东《金针梅花诗抄》)
白话文:针虽然是细小的物件,却神通广大,上顺应于天,下适合于人。
6、居闲或灸灼,已没出复继。(黄庶《灸赘疣》)
白话文:闲来无事,有时会用艾灸,赘疣已经消失了,再长出来就继续用艾灸。
7、启处不自安,灼艾加诸膝。(强至《予以病久不赴朝谒因灸三里穴罢信笔偶书》)
白话文:双腿活动不方便,在膝盖上方用艾叶灸灼。
扩展资料: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针灸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针灸
2.形容针灸的诗句 1、针灸阻朋曹,糠籺对童孺。
(杜甫《雨》) 白话文:针灸的治疗阻隔了朋友们,劣质的食物被分给儿童。 2、此证何证无实证,针灸汤药所不治。
(陈著《赠医相者赵月堂》) 白话文:这个病症并没有明确的根据确诊是何病症,不能随便用针灸汤药来治疗。 3、厌然成痼,不可针灸。
(张耒《友山》) 白话文:已经成了痼疾,不可以用针灸的方法治疗。 4、能治神者可治针,治神之要在修身。
(周树东《金针梅花诗抄》) 白话文:能够掌握病人精神状态和机体状态,就能够掌握施针的方法。而掌握病人精神状态和机体状态的关键,就在于不断修炼提升自己。
5、针虽细物道通神,上合于天下合人。(周树东《金针梅花诗抄》) 白话文:针虽然是细小的物件,却神通广大,上顺应于天,下适合于人。
6、居闲或灸灼,已没出复继。(黄庶《灸赘疣》) 白话文:闲来无事,有时会用艾灸,赘疣已经消失了,再长出来就继续用艾灸。
7、启处不自安,灼艾加诸膝。(强至《予以病久不赴朝谒因灸三里穴罢信笔偶书》) 白话文:双腿活动不方便,在膝盖上方用艾叶灸灼。
扩展资料: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针灸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针灸。
3.赞美针灸大师的诗句 1、赠医者邓献匡
【作者】杨时 【朝代】宋
桑君越人不世出,鑱石针灸谁能传。
白话译文:战国时的越人神医桑君世间少有,石针与针灸谁能掌握操作。
2、送台道人
[宋] 周麟之
笑施砭石起膏肓,坐察形神穷倚伏。
白话译文:笑着施砭石针灸救治疾病观察,坐着观察神形就能判断依存隐伏的症状。
3、颂古四十五首
[宋] 释慧远
膏肓未必两边寻,好是良医双下针。
白话译文:膏肓不一定是两边的八尺之处,好在良医两边都下了针。
4、艾师行,赠黄中子
[元] 杨维桢
针窠数穴能起死,一百七十铜人孔窍徒纷厖。
白话译文:针灸数个穴位能起死回生,一百七十铜人眼、耳、口、鼻纷纷都拥有了。
5、《柬暹上人》
明 朱诚泳
千里劳师远入秦,久闻医术妙通神。
白话译文:劳师动众远行千里进入秦国,早就听闻先生的医术绝妙通神,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

2022-07-03
mcxzy 阅读 88 次 更新于 2024-11-10 01:57: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橘井泉香”一词与上述“杏林春暖”、“悬壶济世”一样,在中医学界脍炙人口,医家常常以“橘井”一词或橘、杏并用来为医书取名,诸如“橘井元珠”、“橘杏春秋”等,寓意深刻。好象没有什么现成的诗句,编两句:悬壶济世,精益求精橘井泉香。杏林春暖,救死扶伤医德高尚。嘿嘿,要...

  • 《古哲曲》混沌初开鸿蒙出奇门遁甲显异术先秦周易卜彖辞临兵斗者皆数组飞针引线绕蜀绣连山归葬二易丢慧孛将临白泽走黄河水浊朱厌留象爻二卦含真谶天行健而地势坤乾兑坎离巽震艮天泽水火雷山风自强不息非空言厚德载物容人间焚膏继晷兀兀然中国古学传千年

  •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医针灸的诗句: 《黄帝内经》:“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这句话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句,但它是《黄帝内经》中对针灸工具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针灸的认识和重视。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若能寻余所...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