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针灸里所谓的“针感”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扎针灸讲究针感,针感是一种深部感觉,有的定位明确,有的定位不甚明确。其性质多为酸、胀、重、麻、触电感,其中最常见的是酸、胀两种。临床上可单纯一种,也可见几种感觉混合出现。另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针感如抽动感、蚁行感、热感、凉感等。
由于不同穴位之间上述各种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而刺激不同组织所产生的各种针感的出现率也不同,这可能是决定不同穴位之间甚至同一穴位不同深度间针感性质有所差别的内在因素之一。刺激的方法不同,针感的性质也不相同,在同一穴位(内关穴)手法运针的针感多为酸胀感;电针刺激则多为麻感。又如同一神经干,用眼科镊子碰时产生麻的感觉,而用针刺时产生酸的感觉,手术刀分离它的鞘膜时产生麻的感觉,手搓它时又产生重的感觉。
人体实验表明,用毫针直刺印堂穴,针感为胀为主;直刺外膝眼穴,针感以酸、胀为主;而直刺合谷、内关、昆仑三个穴位可出现多种针感。用直接刺激经手术暴露的各种组织的方法,从病人的感觉反应得知:虽然刺激穴区的血管、神经、肌肉、肌腱和骨膜等各种组织都可引起酸、胀、重、麻等多种形式的感觉,但刺激不同组织所引起的各种感觉所出现的频次不一样;刺激神经干、较多引起麻感,刺激肌肉、肌腱、骨膜多引起酸胀感,而刺激血管则多引起痛感。
运针手法不同,针感性质亦异,如在内关行提插捻转手法时麻感的出现率较直刺时明显增加,这可能与提插捻转时易刺中正中神经有关。与此相反,在合谷穴行提插捻转手法时,麻感反而减少,而酸感的出现率明显增加。除合谷穴外,印堂、外膝眼、昆仑等穴在提插捻转时,酸感的出现率也不同程度的增加,这可能表明:提插捻转所产生的机械刺激比较容易产生酸的感觉。》》》2012-10-08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0:06: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扎针灸讲究针感,针感是一种深部感觉,有的定位明确,有的定位不甚明确。其性质多为酸、胀、重、麻、触电感,其中最常见的是酸、胀两种。临床上可单纯一种,也可见几种感觉混合出现。另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针感如抽动感、蚁行感、热感、凉感等。由...

  • 针灸针感强通常说明治疗效果好,针感全称也叫针刺感应,临床上称之为得气,是指身体接受针灸时的局部感觉。针感是一种很深的感觉,由于不同穴位,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针感的发生率也不同,有酸、胀、重、麻、电击性,酸、胀两种针感最常见,还有一些不太常见的针感,包括抽搐、蚁感、热感...

  • 回答:你好,针灸时,中医讲的针感就是酸,麻,困。胀的感觉,这种情况叫针感,这是带气的感觉,一般会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针感,作为经络学中的一项重要感知,其多样性及复杂性令人称奇。它不仅仅是单一的酸、胀、重、麻或触电感,这些感觉在针刺过程中可能会混合出现,丰富了针刺体验。在人体实验中,不同穴位对针刺的反应各异,如印堂穴以胀感为主,而外膝眼穴则常伴随酸、胀。此外,针刺部位的不同似乎与针感性质的多...

  •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下的肌梭或游离神经末梢,激发交感神经,导致穴位局部的生物电位增加,产生“酸、麻、涨、热”的针感,这就是所谓的“得气”。这种针感出现后,穴位处的静电位显著升高,经络线上会出现电位波动,而经络线外则没有这种波动。人体内部脏腑器官产生的生物电流通过经络传导至体表的穴位,而...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