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术语-气纳三焦

“气纳三焦”、“血归包络”,是子午流注纳甲法中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的开穴规律。三焦为阳气之父,包络为阴血之母,十二经脉配属十个天干,此二经则寄属于壬癸二干。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为阳干,在井、荣、俞、经、合开完之后,“重见”阳干,必须气纳三焦,在三焦经必开一穴;阴干注脏,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在井、荣、俞、经,合开完之后,“重见”阴干,必须血归包络,在包络经必开一穴,这样才符合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

例如甲日戌时开胆经井穴窍阴,经丙子、戊寅、庚辰、壬午到甲申时,即为“重见甲”,因甲乃阳日,则气纳三焦,必开液门穴,甲属阳木,液门属水,即水生木(他生我)的意思。乙日酉时开肝经井穴大敦,经丁亥、己丑、辛卯、癸巳到乙未时,即为“重见乙”,因乙乃阴日,则血归包络,必开劳宫穴,乙属阴木,劳宫属火,即木生火(我生他)的意思。其余各经依此类推。

推算纳甲法的关键是掌握天干记日、地支记时。首先推算当天的天干,根据天干与经脉的配合关系确定值日经,再按经生经、穴生穴规律,推出开取的其他五输穴;取穴时辰用地支推算。许多书籍为了全面完善,常常介绍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这些方法有的类似,有的重复,造成读者抓不住主要问题,产生思维的混乱。“经生经、穴生穴”这一规律的体现,如例,在开取脾(土)经的井(木)穴之后,取肺(金)经的荥(火)穴,脾土生肺金,井木生荥火;同样开下一经五输穴肾(水)经输(土)穴太溪,为肺金生肾水,荥火生输土。在取输穴时要“返本还原”,取值日经上的原穴。

“气纳三焦”为子午流注纳甲法阳日阳时开阳经穴的开穴规律,纳甲法开穴的推算法,虽很周密,但在临床运用时,决不能脱离具体病症,固定不移的在某时只取某穴治疗,而应在逐日按时开穴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及开穴的主治功能,适当运用。这样才能发挥流注针法的特点而获最佳疗效。正如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所说;“必适其用为贵……必穴与病相宜,乃可针也。”因此在纳加法的临床运用上,必须注意按时开穴、定时开穴、配穴与手法等问题,兹分述于次:

1、按时开穴

凡病人前来就诊的时日,其开穴恰与病情相适合,当即在此时辰及时取穴治疗,如牙痛病人,于戊日庚申时来诊。即可取二间穴配合谷穴治疗。

2、定时开穴

选择与病情相适应的开穴,预约病人按开穴时辰前来就诊,叫做定时开穴,一般慢性病人就诊时之开穴,不适合病情,即可用定时开穴的方法。例如慢性咽炎病人可约定在己日辛未时取鱼际穴治之。运用此法可参看按穴寻时。

3、配穴治疗

不论是按时开穴或定时开穴,都应适当配穴,可先针灸开穴,后针灸配穴。但配穴不宜过多。

4、补泻手法

子午流注针法,由于注重经脉气血盛衰开阖的周期性逐日按时定穴进行针治,以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所以在手法应用上,主要强调使用迎随补泻手法,必要对加用提插、捻转补泻手法。

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李剑,曾召.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

3、曹欣荣.古典时间治疗学——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4、高希言,陈岩,佘悦,推算子午流注纳甲法的技巧,中医学报,2012年5月1日,第5期,第27卷,总第168期2022-07-26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9:18: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气纳三焦”、“血归包络”,是子午流注纳甲法中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的开穴规律。三焦为阳气之父,包络为阴血之母,十二经脉配属十个天干,此二经则寄属于壬癸二干。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为阳干,在井、荣、俞、经、合开完之后,“重见”阳干,必须气纳三焦,在...

  • 人体的三焦划分,体现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深刻理解。上焦主要位于膈之上,涵盖了心与肺的功能。心,作为人体的主宰,推动血液循环,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肺,作为呼吸器官,调节体内外气体交换,维持机体的气机调畅。中焦则位于横膈之下至脐的区域,脾与胃是其主要器官。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它...

  • 中焦三大部分,主要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运行我们身体里的气。我们的元气、宗气、卫气、脏腑之气,就是以三焦为通道来进行运转、升降、出入的。第二个,就是运行水液。我们一身的津液在体内不停地周流、运转、代谢,以三焦为通道。

  • 三焦又被称为玉海、水道,上焦可称作三管,中焦可称作霍乱,下焦可称作走哺。三焦虽有三种名称,但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人体内的一腑,与卫气、营气的生成密切相关。上焦与络脉相连,中焦与经脉相连,下焦与水道相连,同时也是膀胱之气的本源。三焦主通阴阳,调虚实,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综上所述,三焦关系到饮食水谷受纳、消化吸收与输布排泄的全部气化过程,所以三焦为“五脏六腑之总司”。中老年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