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郗穴的郄穴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郗穴”。“郗”有空隙之意。郗穴共有16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1.孔最:肺经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痔疮2.温溜:大肠经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5寸处 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粉刺,肩背酸痛,肠鸣腹痛3.梁丘:胃经 髌骨外上缘3寸 主治: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急性乳腺炎痛,尿血4.地机:脾经 阴陵泉下3寸 主治: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崩漏,月经过多,白带过多,痛经,遗精5.阴郄:心经 腕横纹上0.5寸,桡骨与尺骨的桡侧 主治: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突然不能说话(暴喑)。6.养老:小肠经 取法: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捺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部,当手指滑入的骨缝中即是养老穴。 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剧痛。7.金门:膀胱经 申脉穴与京骨穴连线中点,股骨外侧凹陷中 主治:头痛,癫痫,小儿惊风,腰痛,下肢萎痹,外踝痛8.水泉:肾经 太溪直下1寸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挺(包括子宫脱垂、 壁膨出、阴痔、阴脱等),小便不利。9.郄门:心包经 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曲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呕血,疔疮粉刺,癫痫。10.会宗:三焦经 支沟穴尺侧约1寸,在尺骨的桡侧缘 主治:耳聋,癫痫,上肢痹痛。11.外丘:胆经 外踝尖高点上7寸,腓骨前缘 主治:胸胁胀满,下肢萎痹,癫狂。12. 中都:肝经 内踝尖高点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疝气,崩漏,泄泻。13.跗阳:阳跷脉 膀胱经 小腿后面,昆仑直上3寸 主治:头痛,腰骶疼痛、下肢萎痹、外踝肿痛。14.交信:阴跷脉 顺着肾经走 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子宫脱垂)、疝气、泄泻、便秘15.阳交:阳维脉 顺着胆经走 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主治:胸胁胀满、下肢萎痹、癫狂。16.筑宾:阴维脉 顺着肾经走 太溪上5寸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 主治:癫狂、疝气、呕吐、小腿疼痛。

2016-06-05
mcxzy 阅读 56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1:32: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十六郄穴位置 十六郄穴多在四肢肘膝以下筋骨间隙中,十二经脉及阴阳跷、阴阳维脉各有一穴,总为十六郄穴。临床上阳经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疼痛,阴经郄穴多用于治疗血证。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又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以协助诊断。2、十六郄穴作用 郄穴主要用于治疗本经脉、本脏腑的急性、发作性、疼痛性病...

  • 十六郄穴表,是中医穴位学的重要内容,用于调节人体经络系统,维护健康。其中包括手三阴、足三阴和手三阳、足三阳等经脉的十六个关键穴位。手三阴经脉,包括肺经的孔最、心包经的郄门、肝经的中都、心经的阴郄、肾经的水泉。这些穴位分别分布在手腕、胸部和腹部,对应人体的肺、心、肝、肾等脏器。足...

  • 这十六个郄穴中,阴经的有孔最、郄门、阴郄、养老、地机、中都、外丘和水泉,它们主要负责治疗与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以及足少阴肾经相关的病症。例如,孔最穴用于治疗咳嗽血,中都穴则适用于崩漏的急救。而阳经的郄穴,如温溜、...

  • 郗穴共有16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1.孔最:肺经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痔疮2.温溜:大肠经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5寸处 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粉刺,肩背酸痛,肠鸣腹痛3.梁丘:胃经 髌骨外上缘...

  • 郄穴是各经气所深聚之地,包括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中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共有十六个。它们分别为:肺经孔最、大肠温溜、胃经梁丘、脾经地机、心经阴郄、小肠养老、膀胱金门、肾水泉、心包郄门、三焦会宗、胆外丘、肝中都、阳跷附阳、阴跷交信、阳维阳交、阴维筑宾。在临床诊断中,郄穴常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