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经证有哪些?

少阳经病证,病证名。是指由于邪热郁于少阳经而产生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心烦,胁痛等症,热邪介于半表半里。治宜小柴胡汤等。
少阳经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两条经脉。手少阳三焦主决渎而通调水道,为水火气机运行之通路。足少阳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而主疏泄,胆腑清利则肝气条达,脾胃自无贼邪之患。同时,手足少阳经脉互相联系,故胆气功能疏泄正常,则枢机运转,三焦舒畅,水火契机才能升降自如。少阳经病证介于太阳与阳明表里之间,故属半表半里证。
少阳经病证,病证名。为少阳病邪在经者。见《伤寒医诀串解》卷三:”“何谓少阳经证?口苦,咽干,目眩是也。有虚大、实大二证之辩辨;寒热往来于外,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虚大证,宜小柴胡汤。寒热往来于外,心中痞硬,郁郁微烦,呕不止,为实火证,宜大柴胡汤。”2020-03-09
帮忙点个采纳,谢谢!
少阳病主要归纳外邪郁于半表半里,正邪相争,病位包括胆、三焦范围。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咽干口苦,目眩苔薄,脉弦。
病因:邪郁恶寒,正胜发热,正邪交争寒热往来,邪犯少阳,经气不利,胆火上扰,疏泄不利。
治则:和解少阳。2020-03-09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11 08:17: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少阳证源于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的六经辩证理论,指的是病邪从体表逐渐深入,位于太阳和阳明两经之间的状态,常被称为半表半里证。此证的典型症状包括寒热交替出现、胸胁部感到满闷不适、情绪抑郁、食欲减退、心情烦躁且容易恶心呕吐、口中感觉苦涩、喉咙干燥、眼睛感到眩晕、舌苔呈现薄白色、脉象呈现弦状。

  • ”少阳经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两条经脉。手少阳三焦主决渎而通调水道,为水火气机运行之通路。足少阳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而主疏泄,胆世谨察腑清利则肝气条达,脾胃自无贼邪之患。同时,手足少阳经脉互相联系,故胆气功能疏泄正常,则枢机运转,三焦舒畅,水火契机才能升降自如。少阳经病证介于...

  • 1. 少阳经病证是指外邪侵袭少阳经脉,导致枢机不利、经气不畅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2. 该证候通常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吐等症状。3. 脉象多见弦。治疗少阳经病证,建议前往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诊断,可采用小柴胡汤或疏肝健胃丸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 少阳证源于汉代医家张仲景的六经辩证体系,是一种病邪从表层逐渐深入,位于太阳经与阳明经之间的状态,也被俗称为半表半里证。这种状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寒热交替出现,胸胁部位感到不适或疼痛,情绪沉闷不愿进食,心中烦躁并伴有恶心呕吐,口中感到苦涩,咽喉干燥,眼睛感到眩晕,舌苔呈现薄白色,脉象表现...

  • 少阳证,也称为“少阳病”,是六经分证之一,其病邪主要滞留于半表半里区域。常见症状包括寒热交替出现、胸胁部位苦满、食欲不振、心烦且有呕吐感,以及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和脉象弦。在伤寒中风引发的少阳病中,患者可能经历无定时的寒热交替,伴随胸胁部位的胀满不适、食欲减退,心烦并喜呕吐,可能...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