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厥阴、少阴、太阴,怎样排序?

通常是以六经传变之次第排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六经相续相通。阴阳之经原互相表里,太阳与少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凡互为表里者,阴阳之经并行,阳行于表,阴行于里。
这样的排序,是以《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的理论为基准:【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肌肉,其脉侠(同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咽喉),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之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1、太阳经
太阳亦称“隆阳”,是阳气旺盛之经。阳气循膀胱经脉达于肌表,敷布于全身。太阳处于他经之外,故主表,排序在前。寒邪侵袭在表,即太阳时相中阴超过自身本位而侵犯到阳的本位上,发为太阳病。
2、阳明经
阳明,有阳气旺盛的涵义,是阳气发展的高峰阶段,阳热之气旺盛到了极点的恶象征。阳气的升发超过了在外的阴的正常约束,阳热之气无 常收降导致,即为阳明病。
3、少阳经
少阳,有阳气初生的含义,故又有“小阳”、“幼阳”、“稚阳”之称。少阳之火为“少火”,“少火生气”,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此火温养。若邪犯少阳,胆气郁结,则生理性“少火”就变为病理性的 “壮火”,“壮火食气”,故少阳为病多以火气病变为主。阴寒之邪侵犯半表半里,即少阳时相中阴超过了它的本位,使阳气郁滞,发为本病。

4、太阴经
太阴,有阴气旺盛的意思,因其位于三阴之表,故又有"太阴为开"之说。太阴病中之"太阴",主要是指脾(胃)而言。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根,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病由所生。太阴时相中阴侵犯了阳的本位,形成了内阴外阳的气逆格局。
5、少阴经
少阴,有阴气初生之意,其位置在太阴和厥阴之间,所以又有"少阴为枢"之称,有枢转阴气的作用。手少阴心属火,主血脉、神明;足少阴肾属水,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心肾以三焦为通路,相互交通,水火互济,彼此制约,维持其两脏的阴阳平衡。少阴时相中内阳虚衰,阴犯阳位,导致人体阳气降极复升、至静复动过程发生障碍。
6、厥阴经
厥,含有极尽之意,是两阴交尽的互词。厥阴为阴之尽,阴尽则阳生,所以,厥阴含有阴尽阳生、阴中孕阳之意。其位置在少阴之后,所以又有"厥阴为阖"之称,有蕴蓄阴气的作用。厥阴与少阴相表里,禀风木而内寄相火,下连肾水,为乙癸同源;上接君火,成子母相应,在人体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厥阴时相中阴邪深犯阳位,但阳气来复已可成势,形成邪正交争急迫、厥热来回胜复的格局。
通常是以六经传变之次第排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六经相续相通。阴阳之经原互相表里,太阳与少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凡互为表里者,阴阳之经并行,阳行于表,阴行于里。

这样的排序,是以《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的理论为基准:【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肌肉,其脉侠(同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咽喉),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之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2021-01-23
张仲景的六经排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这样的顺序才是符合六经里边的顺序,也符合天地规律。2021-02-01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把病症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厥阴、少阴、太阴六种。六经的顺序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2021-01-31
张仲景六经的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2021-01-29
看六气怎么运动就怎么排序,太阳 少阳 阳明 太阴 厥阴 少阴2021-02-20
问题应该是:六经病循传的顺序。
此六经无疑印证脏腑,与道家源流吻合度多高我觉得现在还说不太清。
需提醒的是,手足三阴三阳传变的情形不同;表里关系很重要;外感、内传、共病、发表是自洽的逻辑体系2021-03-28
如果说,张仲景当年就是随便排的,你信吗?也是事实是这样。2021-02-09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11 08:16: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六经辩证的顺序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根据一天24小时的划分,这些时辰可以对应到具体的时段:少阳对应寅、卯、辰三个时辰,即凌晨3点到上午9点。太阳对应巳、午、未三个时辰,即上午9点到下午3点。阳明对应申、酉、戌三个时辰,即下午3点到晚上9点。太阴对...

  • 口诀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东汉张仲景于公元三世纪初撰写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其间张仲景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六经辨证是治疗各种急性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其包括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种类型,而六经...

  • 张仲景《六经辨证》口诀:阳经病属表、多热证、实证;阴经病属里、多寒证、虚证。叁阳经病治疗,以祛除邪气为主;叁阴经病治疗,以扶助正气为先。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条经脉而言。伤寒病开始时,风寒之邪从皮毛腠理而入,再循经脉深入脏腑,发病过程有特定规律。中医描述为...

  • 概括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六经辨证是汉代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完善起来的一套综合性辨证大纲.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则是概括了人体的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等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结合参考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致病原因的性质,病位所在的浅深...

  • 张仲景六经辨证口诀是:临证先分阴和阳,再把六经仔细详。阴证必用阳性药,阳证阴性药物商。清升浊降分清楚,少阴少阳转枢忙。酸苦厥阴少阳经,咸苦少阴太阳经,辛甘淡太阴阳明经。临床表现:《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