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艾灸却不知道怎么取穴?三大取穴原则,搞定取穴难题

人体有361个经穴和众多的经外奇穴 艾灸主要是通过作用于穴位来灸于各种病症,因此在艾灸时,取穴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艾灸效果的好坏。人体有361个经穴和众多的经外奇穴,每个穴位的功能各不相同。只有根据艾灸临床经验和经穴理论,掌握一定的艾灸知识和取穴原则,才能合理的为患者取穴艾灸。取穴原则主要包括局部取穴、远部取穴和随症取穴。 局部取穴原则 艾灸取穴的三大原则 原则一:局部取穴 局部取穴是指用艾灸直接作用于病痛所在的位置,或者在病痛临近之处对症取穴。局部取穴是以艾灸局部功能为主,提高全身机能为辅的一种取穴方法。这一取穴原则提出的根据是病灶器官临近的各个穴位具有区域性的就近艾灸调理的作用。如头部各穴均能调理头痛;眼眶各穴位调理目疾;耳部周围各穴均能调理耳病;腹部各穴均能调理肠胃;胸背诸穴均能作用于心肺;四肢诸穴均能作用于关节。 局部取穴艾灸具有改善病灶处血管和淋巴管的功能效果。用艾灸局部,能疏导患病处的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增强局部的抗病能力,加速新陈代谢,促进涉出五之吸收,有助于减轻水肿和消退炎症。 局部取穴艾灸的应用广泛,凡是体表症状明显的病症和较为局限的病症,均可使用此方法选取穴位进行艾灸。 远端取穴原则 原则二:远端取穴 病在上者先治其下,后治其上; 病在左者先治其右,后治其左; 病在前者先治其后,后治其前; 病在内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 用艾灸作用在远离病痛的经穴,称之为远端取穴。这一取穴原则是依据穴位具有远治作用提出的。人体许多穴位,尤其是四肢、关节上的穴位,不仅可以艾灸局部病症,还能调理远端病症。这种方法以提高全身机能为主,改善局部状况为辅。 远端取穴具有艾灸全身的功能,激发经气流行的功效:对远端穴位艾灸能打通和经络通道,消除积滞在患处及关联区域的病理产物。 远端取穴运用非常广泛,取穴时既可取脏腑经脉的本经穴位,也可取与病变脏腑经脉相表里的经脉上的穴位,或名称相同的经脉上的穴位。 随症取穴原则 原则三:随症取穴 随症取穴是针对某些全身病症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穴位。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穴位主治功能而提出的。因为有许多全身性疾病难以判断方位,如失眠、昏迷等,不适合用上述取穴方法,此时就必须根据病症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弄清病症所属脏腑和经脉,再按照随症取穴原则,选取对症的穴位进行艾灸。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2-09-29
mcxzy 阅读 111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3:51: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艾灸合谷穴祛湿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手法:...

  •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凤池穴,太阳穴,合谷穴,列缺穴施灸。艾灸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2、痰浊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苔白腻。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风池穴,脾俞穴,胃俞穴,然后取仰卧位,取印堂,中脘穴,内关穴,丰隆穴...

  • 胃痛艾灸取穴:1、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2、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3、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

  • 1. 艾灸越烫越好 不少人以为艾灸是越烫效果越好,实际上,艾灸的温度,应该是有温热感但无灼痛,到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个人对温度的敏感度不一样,具体温度应该根据自己的感觉去调节。对于糖尿病患者等感觉迟钝的人,艾灸时的温度要注意控制好。温灸器灸要选择有可调节温度的灸具,如果没有...

  • 不论何种灸法与针法,都离不开选穴,而选穴的方法不外是以就近与远道为主,故根据这一共同基础,用以说明各种针灸方法所具备的基本功效与治疗规律。 (一)就近(局部)取穴的效果 由艾灸或针刺直接作用于患部,古人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如在患处附近或离患处不远之处取穴,今人称之为就近取穴,两者的作用机制,都是...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