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之调气血,润面色,通气血的太渊穴

最近有没有发现好多人都出现了四肢无力,昏昏欲睡,干什么都提不起神来的疲惫感!其实这是“秋乏”的特点。好多朋友奇怪了,为什么秋高气爽,人们对气候感觉比较舒服了反而会昏昏欲睡呢?
这是因为炎热的夏季使人不思饮食,睡眠不足,精神容易紧张,身体的能量消耗也较大,失去了较多的“老本”。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深沉的秋乏,其实是机体为补偿夏季的过度消耗而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 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就是说:如果人身上的气血达到一种平衡、谐调、通畅、有序的冲和平衡状态,就能保持精力充沛,身心舒畅,体魄强健,荣光焕发,益寿延年。 所以秋季是养气血最重要的时期,而养血首先要把气先调动起来,气足则血行,血行则荣养全身。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调气血,通气血的特效穴吧——太渊穴!
【 太渊穴 】
【 穴位定位 】
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掌心向上,腕横纹外侧摸到桡动脉,其外侧即是太渊穴。
【功效作用】
【操作方法】
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按太渊穴,使穴位处有酸胀感,并加以揉动,每穴按揉3分钟。又或者用艾条温和灸法灸太渊穴15~3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现在有好多人在秋季会有头昏眼花、视力下降等不适症状,通常都是因为夏季胃口不好而亏虚了身体所致。于是人们就会想方设法在秋天季进补。但若猛然进补,可能会造成虚不受补的情况。这个时候,最好疏通一下经络。对于身体虚、没力气的人,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的方式,通一通气血,如此再进补,则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 心山育明德
给我一份关注,还您一份 健康
2022-06-09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5:58: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是补气之要穴。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是各经络脉气汇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因此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穴位。2 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

  • 通里穴,手少阴心经之络穴。有宁心安神,和营熄风,通经活络,调理气血之功效。沟通心肾,中风失语的灵丹妙药。通里。通,通道也。里,内部也。该穴为手少阴心经之络穴,从该穴发出络脉“系舌本”,故对于舌强不语、暴喑有特效。该穴名意指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的地部通道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 中医 认为,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是胃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刺激足三里穴,可以激发气血的生化与运行。 《黄帝内经》中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 腹痛 。阴阳俱有余,...

  •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面,是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的通行之所,分布着曲池、曲泽、尺泽等穴位。按摩肘窝的穴位可疏通经络气血,清热祛湿,安神利咽。将四指并拢,力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地连续拍打左右两边数次,拍打时要注意节奏。捋按腰窝,调气血 腰窝就是腰部脊柱左右凹陷处,两侧分布...

  • 1、曲池穴 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经常按摩拍打,可以调和气血、疏经通络、清热解表、保养心肺、排出湿气等作用。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以感到酸胀为宜。在临床...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