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把把脉就能知道是什么病?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的例子,并且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这可以充分的证明了中医把脉的强大生命力和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
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

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

三部是指寸关尺三个部位,九候是指医生手指的轻、中、重力量,这样三三得九而称“三部九侯”。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
饥饿时则脉较弱。首先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妈妈,

第二点是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第三点是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次,不足4次为迟脉,超过5次不足7次为数脉。第四点是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第五点是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第六点是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第七点是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第八点是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
2019-08-15
脉搏的周期性起伏,是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影响下,动脉管内压力的突然增... 心脏有病时,心律不齐,心脏搏动时跳时停,脉搏也相应地出现不规则。2019-08-15
并不是所有的病都能诊断出来的。2019-08-15
并且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这可以充分的证明了中医把脉的强大生命力和其重要的科学依据。2019-08-15
中医把把脉就能知道是什么病可以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变化2019-08-15
通过脉搏的跳动变化,可以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变化2019-08-15
只能说会知道一些简单的疾病。2019-08-15
应该是能诊断出一些小毛病吧2019-08-15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的例子2019-08-15
先问你,你最得意的特长或技术是什么?2019-08-14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0:38: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我国古代,由于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比较保守,因此西医只能用把脉来诊断病人的病症。甚至会在脉搏上放上一个手绢来避免肢体接触,甚至还有悬丝诊脉的方法,中医在瞧病时都要先将手放在病人的手腕上,按一会儿就是俗称的把脉,根据脉象的表现来判断身体的情况。在医疗条件低下的古代把脉是一种经济实惠的...

  • 中医“把脉”的原理其实就是掌握心脏跳动的频率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就跟现在的西医会利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然后记录心率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中医不需要接触外在的工具,完全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就可以判断出来,所以从把脉就可以看出病人的心气的盛衰以及血气的盈亏状态,比西医会更直观一些。

  • 中医诊治疾病需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切脉只是其中的一部。古代一些中医对疾病的认知有限,只能大致分类,不很准确。切脉可以知道人心脏搏动的强弱,节律是否整齐,进而判断人体体质的强弱程度,切脉过程中能观察面容,闻到病人体味所以能诊治一些疾病。

  • 中医摸脉,就是通过寸口气血的情况来推断全身的气血状况,以发现人体气血的数量和流动状态有什么异常,然后通过药物、针灸、按摩等方式来将这种异常恢复到正常水平。在中医看来,人的疾病的症状,都是因为气血的数量和流动的异常导致的,这个是疾病背后的根源,只要将一身气血调顺,各种病症都会跟着消失,人...

  • 中医是望闻问切的,看你外在,听你的声音,看你以前的病例什么的就大体知道了……你自己煮点黑豆粥当早饭吃,也可以没事揉揉后腰,都可以补肾,肝火旺就晚上早点睡觉,然后睡前泡脚,上火的东西少吃就不用教了吧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