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经穴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任脉经穴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25个(含子类)。

任脉 任脉(conception channel、conception vessel)为奇经八脉之一。代号RN。任脉起于胞中,主胞宫和妊娠,并主一身之阴经,下出会阴,向上前行至 *** 部位,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直上,经咽喉,至下颌,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在腹中线,总统诸阴,谓之曰任,任者衽也,其循腹里上行,犹衽在之于腹前也。《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搔痒,取之所别也。”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与任脉脉气相通。任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腹中结块等。
任脉腧穴 本经腧穴
任脉腧穴总图

任脉本经共有24穴。分布于人体前正中线,起于会阴,止于承浆。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会阴(冲、督脉会),曲骨(足厥阴会),中极(足三阴会),关元(足三阴会),石门(丹田),气海,阴交(冲脉会),神阙,水分,下脘(足太阴会),建里,中脘(足阳明、手太阳会),上脘(足阳明、手太阳会),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阴维会),廉泉(阴维会),承浆(会足阳明)。此外,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通于任脉。
任脉二十四穴,会阴(功穴)潜伏两阴间,曲骨(耻骨)之前中极(膀胱功穴)在,关元(小肠功穴)、石门(三焦功穴)、气海边,阴交、神阙(脐中、功穴)、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腑会穴、胃功穴)前,上脘、巨阙(功穴)连鸠尾,中庭、膻中(气会穴、心包功穴)、玉堂连,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奇经任脉经筋图
特定穴 原穴 膏之原穴:鸠尾
肓之原穴:气海
络穴 鸠尾
募穴 膀胱募穴:中极
小肠募穴:关元
三焦募穴:石门
胃募穴:中脘
心募穴:巨阙
心包募穴:膻中
八会穴 腑会:中脘
气会:膻中
交会穴 任脉交会穴表(●所属经 √交会经)
经名
备注
穴名
任脉
足阳明胃经
手阳明大肠经
督脉
阴维脉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冲脉
承浆




《针灸大成》
廉泉


天突


上脘



中脘




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
下脘


阴交


《针灸学》
阴交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承泣


任脉腧穴主治病证 任脉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任脉腧穴分部主治提要表
穴名
部位
主治
会阴
***
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昏迷
曲骨
下腹
小便不利、遗尿、阳痿、带下
中极*
下腹
遗尿、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阴挺
关元*
下腹
遗尿、尿闭、泄泻、阳痿、月经不调、虚劳
石门
下腹
腹痛、水肿、泄泻、经闭
气海*
下腹
腹痛、泄泻、遗尿、崩漏、虚脱
阴交
下腹
腹痛、水肿、月经不调
下腹部:妇科、前阴病及肠病(关元、气海有强壮作用)
神阙*
脐中
腹痛、泄泻、虚脱
水分
上腹
小便不通、水肿、泄泻
下脘*
上腹
腹痛、泄泻、呕吐
建里*
上腹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水肿
中脘*
上腹
胃痛、呕吐、腹胀、泄泻、癫狂
上脘
上腹
胃痛、呕吐、癫痫
巨阙
上腹
胸痛、心悸、呕吐、癫狂痫
鸠尾
上腹
胸痛、腹胀,癫狂痫
上腹部:胃肠疾患为主,其次为神志病
中庭

胸胁胀满、心痛
膻中*

气喘、胸痛、心悸、呕吐、乳少
玉堂

咳嗽、气喘、胸痛
紫宫

咳嗽、气喘、胸痛
华盖

咳嗽、气喘、胸痛
璇玑

咳嗽、气喘、胸痛
胸部: 胸、心、肺疾患为主,其次为食管痰患
天突*

咳嗽、气喘、暴喑、咽喉肿痛、噎膈
廉泉*

舌强不语、舌下肿痛、吞咽困难
颈部:舌、咽喉疾患
承浆*

口㖞、齿痛
唇部:口齿疾患
2022-11-04
mcxzy 阅读 16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23:58: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任脉的经穴:任脉是人体的一条主要经脉,与女性的生殖功能密切相关。针灸任脉的经穴,如关元、气海等,可以调理气血,有助于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脾经及肾经的穴位:脾经和肾经与女性的内分泌和生殖功能有紧密联系。针灸脾经的三阴交、地机等穴位,以及肾经的太溪、复溜等穴位,可以调和脾肾功能,促进气血运...

  • 科学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的位置。快速取穴法:1.仰卧位,在上腹部,将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进行4等分,在连线的下1/4与3/4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2.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上量2寸处,按压有酸胀感。下脘的作用与好处 下脘为任脉经穴,足太阴脾经与任脉...

  • 气海穴是任脉的经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此穴是肓之原穴,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主要治疗各种气病,是强壮补虚的要穴。具有温中补肾、益气、理气的功效。可以治疗元气不足、脏气衰败等虚劳诸疾,如奔豚气、脱肛、久泻久痢、胃下垂、阴挺、崩漏、月经不调等;也可治疗咳喘、遗尿...

  • 璇玑+足三里 璇玑为任脉经穴,位于胸腔上部,起下气平喘,降逆止呕,消肿止痛,宣通阳气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会合之处,有健脾和胃,化积导滞,理气消胀,行气止痛,利水消肿,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胃安眠之功。璇玑以宣通上焦气机为主,足三里以调和中焦...

  •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为任脉经穴,又为任脉与手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交会穴,胃的募穴,腑之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有调升降、和胃气、理中焦、化湿滞、祛痰饮之功。用于治疗胃脘痛(类似急、慢性胃炎,菱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呕吐、吞酸、食欲缺乏、腹胀...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