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的疼痛为主证,并伴有嗳气、呕吐等症状。因胃脘部位接近心窝,所以历代中医文献中所谓的“心痛”、“心下痞痛”,多指胃痛而言。胃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于西医之急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下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胃癌等疾患。
1、病因病机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宜降,以和为顺。本证常见病因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以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
(1)寒邪犯胃:素体虚寒或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使寒邪内客于胃,塞凝气滞,升降不利,致胃气不和而疼痛。
(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冷热不忌,均可损伤脾胃,令其食满不化,气机不畅而疼痛。如过食辛辣炙、酒醴之品,致中焦积热,耗伤胃阴,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
(3)肝气犯胃: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忧思郁怒皆能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痛乃作。若气滞日久,必致瘀血内结,胃络受阻,“不通则痛”。若气郁化火,耗伤胃阴,使胃络失养,而致胃痛。
(4)脾胃虚弱:素体脾胃不足,中阳不振,寒自内生;或久病伤及脾胃,致使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胃气不和,均可引起胃痛。 引起胃痛的病因虽然不同,但总的皆因胃气失于和降,“不通则痛”。其不通的原因有寒、热、食滞、血瘀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2、辨证论治 本病有治法多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并需审证求因,分别不同情况,配合疏肝、消食、温散、益气诸法。
(1)气滞胃痛:证候:胃脘胀痛,痛连胸胁,遇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嗳气频繁,伴呕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
(2)血瘀胃痛证候:痛有定处,如锥刺刀剜,拒胺,或有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失笑散合丹参饮。
(3)食滞胃痛:证候:胃痛胀满,厌食,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主方:保和丸。
(4)虚寒胃痛:证候:隐隐作痛,喜暧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遇寒发作或疼痛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欠温,大便溏薄,舌苔淡白,脉细数或沉迟。
治法:散寒温胃,健脾止痛。
主方: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
(5)阴虚胃痛:证候: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或剥脱无苔,脉细数。
治法:益胃养阴。
主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3、辨证施护
(1)气滞胃痛型:
①气遇寒则凝,得热而散。故应注意气候、时令的变化,随天气的冷暖增减衣服,勿使患者复寒感邪而加重病情。
②情志不畅,气恼郁怒均可诱发胃痛和加重病情,故应重视调节情志,使期避免精神刺激,以胸豁达,减少发作机会。
③针灸治疗效果明显,常用穴位有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阳陵泉,有舒肝解郁的功效。
④胃脘部用水袋热敷或用大盐1斤炒热加葱白数段,装入布袋,在局部做熨贴疗法。亦可采取胃脘部拔罐、照射红外线等疗法。
⑤饮食和中药宜温热服,少食生冷及甜粘食品。大蒜、韭菜、香菇 、萝卜、柑橘等有行气开胃作用,可适当食用。
⑥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练气功等,并指导患者注意陶治情操,保持稳定情绪。2023-01-19
1、病因病机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宜降,以和为顺。本证常见病因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以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
(1)寒邪犯胃:素体虚寒或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使寒邪内客于胃,塞凝气滞,升降不利,致胃气不和而疼痛。
(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冷热不忌,均可损伤脾胃,令其食满不化,气机不畅而疼痛。如过食辛辣炙、酒醴之品,致中焦积热,耗伤胃阴,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
(3)肝气犯胃: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忧思郁怒皆能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痛乃作。若气滞日久,必致瘀血内结,胃络受阻,“不通则痛”。若气郁化火,耗伤胃阴,使胃络失养,而致胃痛。
(4)脾胃虚弱:素体脾胃不足,中阳不振,寒自内生;或久病伤及脾胃,致使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胃气不和,均可引起胃痛。 引起胃痛的病因虽然不同,但总的皆因胃气失于和降,“不通则痛”。其不通的原因有寒、热、食滞、血瘀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2、辨证论治 本病有治法多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并需审证求因,分别不同情况,配合疏肝、消食、温散、益气诸法。
(1)气滞胃痛:证候:胃脘胀痛,痛连胸胁,遇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嗳气频繁,伴呕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
(2)血瘀胃痛证候:痛有定处,如锥刺刀剜,拒胺,或有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失笑散合丹参饮。
(3)食滞胃痛:证候:胃痛胀满,厌食,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主方:保和丸。
(4)虚寒胃痛:证候:隐隐作痛,喜暧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遇寒发作或疼痛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欠温,大便溏薄,舌苔淡白,脉细数或沉迟。
治法:散寒温胃,健脾止痛。
主方: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
(5)阴虚胃痛:证候: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或剥脱无苔,脉细数。
治法:益胃养阴。
主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3、辨证施护
(1)气滞胃痛型:
①气遇寒则凝,得热而散。故应注意气候、时令的变化,随天气的冷暖增减衣服,勿使患者复寒感邪而加重病情。
②情志不畅,气恼郁怒均可诱发胃痛和加重病情,故应重视调节情志,使期避免精神刺激,以胸豁达,减少发作机会。
③针灸治疗效果明显,常用穴位有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阳陵泉,有舒肝解郁的功效。
④胃脘部用水袋热敷或用大盐1斤炒热加葱白数段,装入布袋,在局部做熨贴疗法。亦可采取胃脘部拔罐、照射红外线等疗法。
⑤饮食和中药宜温热服,少食生冷及甜粘食品。大蒜、韭菜、香菇 、萝卜、柑橘等有行气开胃作用,可适当食用。
⑥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练气功等,并指导患者注意陶治情操,保持稳定情绪。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