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血热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温病热入血分,既伤阴,又耗血动血的证候·阴虚血热 3.1 关于热入血分 3.1.1 症状 3.1.2 治疗 4 素体阴虚内热,而致血热妄行的证候·阴虚血热 4.1 关于阴虚发热 4.1.1 病因病机 4.1.2 症状 4.1.3 辨证论治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阴虚血热的穴位 2 治疗阴虚血热的方剂 3 治疗阴虚血热的中成药 4 阴虚血热相关药物 1 拼音 yīn xū xuè rè
2 概述 阴虚血热:1.温病热入血分,既伤阴,又耗血动血的证候;2.素体阴虚内热,而致血热妄行的证候。
3 温病热入血分,既伤阴,又耗血动血的证候·阴虚血热 阴虚血热为证候名[1]。概指温病热入血分,既伤阴,又耗血动血的证候[1]。
3.1 关于热入血分 热入血分(heat invading xuefen[2])为证候名[3]。是指温热病邪侵入血分,迫血妄行,扰乱心神,伤阴动风的病理变化[4]。热入血分是温热病入血的深重阶段,容易消耗阴血和迫血妄行[3]。
3.1.1 症状 常见有血热伤阴、迫血妄行、肝风内动、亡阴失水等证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夜重,神志昏迷,躁扰不安或抽搐。而以癍疹、出血、舌色深绛、神昏躁扰等症为特征。

3.1.2 治疗 《温热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4 素体阴虚内热,而致血热妄行的证候·阴虚血热 阴虚血热为证候名[1]。指素体阴虚内热,而致血热妄行的各种证候[1]。
4.1 关于阴虚发热 阴虚发热为病证名[1]。见《丹溪心法·发热》。阴虚,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而致虚热内生的病理变化,可见到低热、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盗汗消瘦等症[4]。
4.1.1 病因病机 精血津液等耗损所致的虚热[1]。
多因素体阴亏,或治疗不当,伤津耗液,或热病后期,邪热耗阴,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生[5]。
4.1.2 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颧红盗汗、脉细数、舌红少苔等[5]。
4.1.3 辨证论治 《证治汇补·阴虚发热》:“有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阳气独盛,发热不止,向晚更甚,或饮食如常,头胀时作,脉洪数无力,视其舌大而色赤者,阴虚也,当滋真阴,宜地黄汤;若久而盗汗遗精,咳嗽毛枯,宜三才丸补水以匹火,是亦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之义耳。”
《医碥》卷一:“阴亏水虚则柴干火烈而焚灼为灾矣。此之火炎,乃由水虚所致,与上条阳亢而阴未亏者不同,症见口干体瘦,食少懒倦,头痛时作时止,遗精盗汗,骨蒸肉烁,唇红颧赤,咳嗽痰血,久成痨瘵。治宜甘润之剂,滋水以制火。”
可选用四物汤加炒黄柏、黄芩、龟甲,鳖甲散,青蒿鳖甲汤,大补阴丸,一阴煎等方[1]。
52022-09-30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5:06: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阴虚血热的症状包括月经先期、月经量或多或少、色鲜红等。此外,患者可能出现颧红、潮热、五心烦热、失眠、咽干口燥、唇红、舌质红、少苔或花剥、脉细数等全身症状。2. 阴虚血热可能由素体阴虚、失血伤阴、产多乳众、久病伤阴等因素引起。这些情况可能导致体内津液丢失,阴不制阳,从而使热邪侵入...

  • 阴虚血热应该是因为阴液不足出现虚热,临床上还应该是以阴虚为主要的表现证候。阴虚主要是人体的阴液不足导致的临床表现,因为久病伤阴,或者是汗、吐、下、失血,或者是先天不足、肾阴亏虚导致阴虚,相对出现火旺。阴阳是互根互用、互相平衡的,阴虚不能制阳就会出现火旺,也就是虚热的症状。临床会有五...

  • 血热并非疾病,而是体质特征之一。在中医理论中,血热体质的人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五心感热”,即双手心、双脚心以及内心感到异常发热,容易流鼻血、长痤疮等。值得注意的是,血热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体质特征或症状。很多人常将血热误解为疾病,但实际上,它是阴虚体质的一种表现。血热体质的人通常...

  • 阴虚血热多数是由于外感热病、房事过度、五志化火或过服燥邪等原因导致的阴不制阳、内生虚热和迫血旺行。临床表现如头昏耳鸣、失眠多梦、反应迟钝、记忆衰退、爱发脾气、腰膝酸软、早泄遗精、 高涨、身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津、长痤疮、痘痘,女子出现月经量少或闭经、崩漏等...

  • 1 阴虚血热怎么调理 阴虚血热是指身体阳盛而导致阴液不足,体内热侵入血液而导致血液循环加速的病态症状,调理的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调理:不良情绪引起的 阴虚内热的人一般会有心浮气躁、心烦易怒等症状,因为情绪会影响身体本身,继而形成相同作用导致的,所以在调理时保持良好情绪,尽量克服...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