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虚的辨证施治

1.心气虚证证候: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治则:益气养心。主方:七福饮。本方具有益气补血、养心宁神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亏虚、心失所养所致的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不寐等症。本方系由五福饮加酸枣仁、远志而成。方中以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养心,熟地、当归滋补阴血,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2.心血虚证证候: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眩晕,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脉细弱等。治则:养血宁心。主方:养心汤。本方具有益气生血、养血宁心的功效。方中以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益气生血,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养血宁心,肉桂、半夏曲温中健脾,以助气血之生化。3.心阴虚证证候:心烦、心悸、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治则:滋阴养心。主方:天王补心丹。本方为滋阴养心的常用方剂。方中以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养阴清热,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益气养血,丹参、柏子仁、酸枣仁、远志、朱砂养心安神。4.心阳虚证证候:除心气虚的症状外,还有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脉微欲绝。治则:益气温阳。主方:保元汤。方中以人参、黄芪益气扶正,肉桂、甘草、生姜温通阳气,共奏益气温阳之效。

2016-05-14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2:55: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内治法(1)心气虚 证候:心悸、气短、自汗,胸闷不适,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脉细无力或结代等。治则:调补营卫,安养心神。主方:宅中汤加减。方药:炙黄芪、炙党参、朱茯神、远志、当归、白芍、丹参、柏子仁、酸枣仁、炙甘草。兼见血虚,症见口唇淡红,心悸不已者可加桂元肉、制首乌以养...

  • 中医对于心悸的辨证论治有着独特的见解,主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首先,对于心虚胆怯导致的心悸,治疗方法是通过镇静安神,滋养心神。常用的方剂是安神定志丸,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药物。当心血不足引起心悸,中医主张补血养心,同时配合益气安神。归脾汤是常用的治疗方剂,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

  • 中药在治疗心虚胆怯焦虑症时,主要从调理心胆、平衡阴阳、调节情志入手。通过服用上述中药,可以舒缓紧张情绪,减轻焦虑感,提高睡眠质量,增强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四、注意事项 中药治疗焦虑症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改药物。此外,中药治疗...

  • 6.1 治法:心悸·心虚胆怯证治宜镇惊定志,养心安神。6.2 方药治疗:心悸·心虚胆怯证可用安神定志丸(茯苓、茯神、远志、人参、石菖蒲、龙齿加琥珀、磁石、朱砂)治疗。若惊悸心胆虚怯可加炙甘草以补益心气,心阴不足加柏子仁、五味子、酸枣仁以养心安神收敛心气。若心悸而烦,善惊痰多,食少泛恶...

  •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或易醒,有时整晚无法入睡。中医治疗失眠,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心脾两虚的失眠患者,可以通过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治疗方法,常用的中药有归脾汤,其配方包括党参、黄连、白芍、茯神、桂圆、甘草、...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