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闻问切怎么辨证疾病?

1、中医如何望闻问切
“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这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观察,以了解病人的“神”.
“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般发出的气味。
“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
“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触诊,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

2、望闻问切是谁发明的
望闻问切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民间医生扁鹊发明的,他对四诊法的形成与确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扁鹊,姬姓,秦氏,名缓,扁鹊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一名医学家,在当地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他们给他“扁鹊”的称号实则是为了能够配上他神医的身份。
3、望诊需要注意哪些
3.1、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望诊时应该尽量在光线充足的自然光下进行,如果没有天然的光线,也应该在日光灯下进行,必要时在白天的时候再进行复诊,要避开有色光线和室温高低的干扰。
3.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望诊时要充分暴露受检查的部位,以便能够清楚的进行观察。对于个别与整体病情不符合的征象,应该认真分析,排除其中由于非病理因素造成的假象。
3.3、熟悉生理,以常衡变
为了更好的识别病理体征,必须在望诊前熟悉各个部位组织的正常表现和生理特点,将病理体征与生理体征进行比较,并且要熟悉各个部位组织与内在脏腑经络的联系,运用整体观念进行分析,动态观察,从病情发展角度判断病理体征所提示的临床意义。
3.4、四诊合参,综合判断
不能以望诊来代替四诊,单纯的望诊信息不够,资料不全,要注意将望诊和其他诊法密切结合,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判断。2020-04-19
把脉,看舌苔,问症状2020-02-24
算命的怎么算命,中医就怎么辩证,一样一样的。2020-02-24
mcxzy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0:28: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诊断方法中,望闻问切被称为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望诊,是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以了解内脏病变。中医经过长期实践,认识到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例如,通过观察面部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脏腑的盛衰;观察舌象,可以了解体内的湿热、寒邪等病理变化。

  •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辨证施治的方式对症下药,实现一人一方。一、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础 中医诊断的第一步是收集病人的信息,这一过程被称为“望闻问切”。望,即观察病人的气色、形态等;闻,包括听病人的声音和闻病人的气味;问,是询问病人的病情和病史;切,即为把脉。通过这些方式...

  •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式来诊断疾病。望,即观察患者的气色、舌苔等外在表现;闻,指的是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问,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切,即通过脉诊来感知患者的脉象变化。2. 望闻问切的细节 在“望”的环节,医生会观察患者的脸色、舌象等,以此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在“闻”的...

  • 最后,切诊即脉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象来判断病情。医生根据脉象的节奏、强度和流利度等特征,可以了解病人的气血阴阳平衡状况,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因。综上所述,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方法,它们相互关联,共同帮助医生全面准确地判断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这些方法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

  • 中医中望闻问切的含义及具体内容如下:1. 望诊: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如面色、舌象等,以此来推断身体的健康状况。2. 闻诊:通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以及嗅病人的体味,判断病情的性质,如寒热虚实。3. 问诊:询问病人的病史,包括病症的起始情况、病程、生活习惯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病情。4. ...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