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标本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十二经标本部位 4.1 手太阳标本 4.2 手太阴标本 4.3 手少阳标本 4.4 手少阴标本 4.5 手阳明标本 4.6 手厥阴标本 4.7 足太阳标本 4.8 足太阴标本 4.9 足少阳标本 4.10 足少阴标本 4.11 足阳明标本 4.12 足厥阴标本 5 十二经标本的应用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十二经标本 1 拼音 shí èr jīng biāo běn
2 英文参考 the branches and origins of the elve channels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十二经标本为经络学名词[1]。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标本即标部和本部,是经络的分部关系之一,经络在四肢者为本,在头面、躯干者为标[1]。十二经各有标部和本部,大体上本在四肢,标在头面躯干[1]。
4 十二经标本部位 [1]
各经标本部位如下表:

十二经标本部位表
十二经名称
本部
标部


足太阳
跟以上5寸中
两络命门(目)
足少阳
窍阴之间
窗笼(耳)之前
足阳明
厉兑
人迎、颊、挟颃颡


手太阳
外踝之后
命门(目)之上1寸
手少阳
小指次指之间上2寸
耳后上角下外眦
手阳明
肘骨中(曲池)上至别阳
颜下、台钳上


手太阴
寸口之中(太渊)
腋内动脉
手少阴
锐骨之端(神门)
背俞(心)
手厥阴
掌后两筋之间2寸中(内关)
腋下3寸(天池)


足少阴
内踝上下3寸中
背俞(肾)与舌下两脉
足厥阴
行间上5寸所
背俞(肝)
足太阴
中封前上4寸之中
背俞(脾)与舌本
4.1 手太阳标本 手太阳小肠经的本部,在手外髁(腕后尺骨小头部)之后的养老穴;其标部在命门之上1寸,约当攒竹穴部[2]。《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
4.2 手太阴标本 手太阴肺经的本部,在寸口,约当太渊处;其标部在腋内动脉,约当天府穴处[3]。《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马莳注:“手太阴肺经之本,在寸口之中,即太渊穴,标在腋内动脉,即中府穴。”
4.3 手少阳标本 手少阳三焦经本部,在小指次指之间上2寸,约为中渚和阳池穴部位;其标部在耳后上角向下至目外眦,约当角孙一丝竹空一瞳子髎穴部位[4]。《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也。”马莳注:“手少阳三焦经之本,在手小指之四指间上二寸液门穴,标在耳后之上角丝竹空。”
4.4 手少阴标本 手少阴心经的本部,位于掌后锐骨之端的神门穴;标部在背俞,当为心俞穴。[5]《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腧也。”即该经本在锐骨端,约当神门穴;标在背俞,即心俞穴。
4.5 手阳明标本 手阳明大肠经本部,在肘骨之中的曲池穴,由此直上至别阳处(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卷十注为臂臑穴);其标部在颜下合钳上(楼氏注当为头维)[6]。《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按:《黄帝内经太素·经脉标本》作“颊”)下合钳上也。”该经本在肘骨中,当曲池等穴处;标在颜下合钳上,约当人迎等穴处。
4.6 手厥阴标本 手厥阴心包经的本部,在掌内上腕2寸,两筋之间的内关穴;其标部在腋下3寸,约当天池穴部位[7]。《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即该经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约当内关穴处;标在腋下三寸,约当天池穴处。
4.7 足太阳标本 足太阳膀胱经的本部,在足跟外侧以上5寸中,约当跗阳穴部;其标部在左右两络命门,约为睛明穴部[8]。
4.8 足太阴标本 足太阴脾经的本部,在中封穴前上方4寸之中,约为三阴交穴;其标部在背俞和舌根部,约为脾俞、廉泉穴部[9]。
4.9 足少阳标本 足少阳胆经的本部,在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之间;其标部在窗笼(耳)之前的听宫穴部[10]。《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窍阴之间,约当于窍阴,侠溪之处;窗笼之前,约当听宫、听会之间。
4.10 足少阴标本 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足少阴肾经的本部,在内踝之下1寸,再由此上3寸(即内踝上2寸)的复溜、交信穴(张景岳和丹波元简等同意上述观点);其标部在其背俞(肾俞穴)以及舌下两脉(夹)廉泉穴[11]。
4.11 足阳明标本 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足阳明胃经本部,在大趾侧次趾端的厉兑穴;其标部在结喉两旁的人迎穴部[12]。
4.12 足厥阴标本 足厥阴肝经的本部,在行间穴上5寸许的中封穴部;其标部在其背俞(肝俞穴)[13]。《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腧也。”行间上五寸所,指中封穴,标在肝俞。
5 十二经标本的应用 2022-10-10
mcxzy 阅读 35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9:47: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十二经脉中,末梢与根本,其位置有高下之分,“标”在上而“本”在下。人体头面胸背与四肢比较,其部位有上下之异,前者位置较高。因此,十二经脉中,“标”都在头面胸背等上部,而“本”则在四肢下部。 5.2.1 标本的内容 十二经标本的具体记载见《灵枢·卫气》:“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

  • 内容简介 《针灸甲乙经》卷一至卷六为中医基本理论和针灸基础知识,卷七至卷十二为临床治疗部分,包括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腧穴主治。卷一主要论述人的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与肢体五官的关系等。卷二论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标本、经脉的循行路线和发病情况以及骨度、肠度等。卷三为腧穴主治部分...

  • 标本关系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经脉穴位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其中"标"代表上部,如头面胸背,对应人体的主体部分,"本"则代表下部,如四肢下端,象征着基础。这种关系不仅适用于病因、症状、正邪之分,也适用于疾病的新旧、原发继发以及内外病位的判断。从病理角度看,人体的正气被视为根本,邪气为症状,...

  • 本书由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著,现已遗失,仅莫高窟有残本。3、《脉经》作者王叔和,他对扁鹊、华佗和张仲景等人有关脉象的论述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全书10卷,96篇。4、《针灸甲乙经 》本书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书中介绍了人的生理功能和各器官的关系;论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标本、经脉的...

  • 《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