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症状变化的特点,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以区分病程阶段、识别病情传变、明确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病机特点、确立治疗原则并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三焦辨证的创立,使温病辨证在前人基础上又有了近一步的发展。
2016-05-28
2016-05-28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被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上焦主要涉及心与肺,中焦涉及脾与胃,下焦则包括肝与肾。这种划分有助于中医通过辨证施治来处理热证。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以判断出是属于上焦、中焦还是下焦的证候。上焦证候通常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身体感...
3. 经脉三焦的介绍:三焦经,也称为手少阳三焦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包含23个穴位,其中13个位于上肢背面,10个位于颈部、耳后以及眉毛外端。三焦经的起始穴位是关冲,结束穴位是丝竹空。4. 辨证三焦的方法:三焦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之一,由清代医学家吴鞠通所创立。这种辨证方法以三焦为基本...
三焦辨证是在阐述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病理变化及其证候的基础上,同时也说明了温病初、中、末三个不同的阶段。简介 三焦分为:上焦、中焦、下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
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学家吴鞠通创立的一种辨证方法,它将人体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个部分进行病理分析。上焦主要包括心和肺,下至膈部,病症常由口鼻侵入,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等,治疗上以辛凉解表为主,例如用银翘散或桑菊饮。温病传至中焦,涉及脾胃功能。由于胃喜湿润,燥邪可能导致阳明经(...
本证以身热颧红、手足蠕动或瘛疭、舌绛苔少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三焦病证多由上焦手太阴肺经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此为“顺传”,标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进程。若病邪从肺卫而传入心包者,称为“逆传”,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笃。故《温病条辨。中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