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三焦辨证?

三焦分为:上焦、中焦、下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
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进行分析和概括,确立治疗原则并藉以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为清代吴鞠通所创立。侧重于对湿热病证的辨证。
上焦病证
温病由口鼻而入,鼻通于肺,故温病开始即出现肺卫受邪的症状。温邪犯肺以后,有两种传变趋向:一为顺传,病邪由上焦传入中焦,出现脾胃经的证候;另一种为逆传,从肺卫传入心包,出现邪陷心包的证候。上焦病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浮数或两寸独大,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桑菊饮等。
中焦病证
温病顺传到中焦,则见脾胃之证。胃喜润恶燥,邪入中焦而从燥化,则出现阳明经(胃、大肠)的燥热证候;脾喜燥而恶湿,邪入中焦而从湿化,则见太阴(脾)的湿热证候。中焦病证的临床表现为阳明燥热,则面红目赤、发热、呼吸俱粗、便秘腹痛、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黄或焦黑、脉沉实;太阴湿热,则面色淡黄、头胀身重、胸闷不饥、身热不扬、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细而濡数。中焦病证的治法,阳明燥热,则通腑泄热。方用三承气汤;太阴湿热,则清热化湿,方用三仁汤。
下焦病证
温邪深入下焦,多为肝肾阴伤之证。临床表现为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背、口干、舌燥、神倦耳聋、脉象虚大;或手足蠕动、心中憺憺大动、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治宜滋阴潜阳,方用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等。
三焦病症标志着温病病变发展过程中3个不同阶段。其传变过程,虽然自上而下,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2018-01-28
三焦辨证所包括的各脏腑病理变化,不仅是温病发展过程中三类不同证候的概括,而且标明了温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以及三焦所属脏腑的传变规律。一般而言,温病初起,邪袭上焦,首先犯肺,故上焦证候多为温病的初期阶段。手太阴肺的病变不愈,可进一步传入中焦,为顺传;也可由肺而传入心包,为逆传。中焦病证,处于温病的中期,为邪正剧争的极期,中焦病不愈,则可传入下焦,所以就三焦辨证而言,温病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始于上焦,终于下焦。但由于个体体质差异,温病性质不同,又因治疗是否恰当等因素的影响,上、中、下焦各病程阶段长短不一,累及脏腑重心有别,如逆传心包多见于温热类温病;温邪传入中焦,多见胃经热盛,肠道热结;传入下焦多伤及肝肾之阴。而湿热性质的温病,初起热势多不盛而即可侵犯中焦,病变多在脾胃,而且滞留时间较长;若传入下焦,则除肝肾外还可影响膀胱及大肠功能。温热与湿热两类温病可相互转化。如温热病邪在阳虚湿盛之体,或夏秋湿盛之季,可转化为温病夹湿;而湿热病,由于患者素体胃阳偏旺,或湿热蕴蒸日久化燥化火,也可出现与温热病相同的病机变化。

2018-01-28
三焦辨证法是六经辨证法的发展,《温病条辨》一书就是运用这方法编写的,它的主要精神,是在热性疾病整个发展过程中辨别轻、重、浅、深。比如外感温病初起在上焦,病浅而轻,顺次传到中焦和下焦,就逐渐深入严重了。所以三焦这名词虽与脏腑中三焦的名称相同,但其意义和作用是有差别的。
1.上焦症状:上焦指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两个经、脏。肺司气而主皮毛,心包主血而通神明。温邪首先犯肺,症见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头痛,口渴或不渴,咳嗽,脉浮滑数。
假使热传心包,则见烦躁,口渴,神昏谵语,夜寐不安,舌色绛赤。一般温邪由肺传胃,即从上焦传入中焦,称做“顺传”,若迅速由肺传心包,即由气传血,称做“逆传”。
2.中焦症状:中焦指足阳明胃和足太阴脾两个经、脏。阳明主燥,太阴主湿。上焦温邪传入阳明,症见壮热,多汗,口晡更炽,面目俱赤,呼吸气粗,大便闭结,小溲短赤,口干引饮,舌苔黄糙,或黑有芒刺。

2018-01-28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2:26: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4. 辨证三焦的方法:三焦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之一,由清代医学家吴鞠通所创立。这种辨证方法以三焦为基本框架,分析疾病在不同焦位的病理变化和证候特点,以及疾病的传变规律。三焦辨证特别适用于分析和解治湿热病证。

  • 三焦辨证是对外感温热邪气侵袭人体,三焦所属脏腑病理的一种综合辨证方法。三焦辨证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将外感温热性疾病分为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三个不同的证候,还可以将病程区分为三个阶段,确定病位并认识其传变规律。上焦证表现为表热症状,如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等;或火热伤阴,出现不渴...

  • 三焦分为:上焦、中焦、下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进行分析和概括,确立治疗原则并藉以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为清代吴鞠通所创立。侧重于对湿热病证的辨证。

  •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被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上焦主要涉及心与肺,中焦涉及脾与胃,下焦则包括肝与肾。这种划分有助于中医通过辨证施治来处理热证。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以判断出是属于上焦、中焦还是下焦的证候。上焦证候通常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身体感...

  • 清代医学家吴鞠通创立了以三焦理论为核心的温病辨证方法,即上焦、中焦、下焦的辩证分析。以下是这三焦病理变化和治疗原则的概述:上焦病证:温病起于口鼻,首先影响肺卫,可能顺传入中焦或逆传入心包。上焦病症状包括发热、微恶风寒、自汗、咳嗽、午后热甚、脉浮数或两寸独大。治疗上,采用辛凉解表,常用...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