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郁少阳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邪郁少阳的穴位 2 治疗邪郁少阳的方剂 3 治疗邪郁少阳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邪郁少阳 1 拼音 xié yù shào yáng
2 英文参考 stagnant pathogen of Shaoya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邪郁少阳为病机[1]。指太阳病不解而内传,或病邪直犯少阳,正邪分争于表里之间的病理变化[2]。为伤寒病邪气郁阻于少阳经的病机[1]。少阳主半表半里,邪气郁阻于少阳,既未入里,也不在表,因而出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耳聋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食,脉弦等症状[1]。
参见少阳病:少阳病为六经病之一[3]。由邪热在半表半里所致[3]。本病特征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脉弦等[3]。《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注解伤寒论》卷三:“邪因正虚,自表之里,而结于胁下,与正分争,作往来寒热。”《伤寒微旨论·伤寒源篇》:“少阳受之,少阳主胆,故胸胁痛而耳聋。”《伤寒辨证》卷四:“邪在半表半里,则恶寒且热,故令寒热往来。少阳之脉行于两胁,故令胁痛。其经属于胆,胆汁上溢,故口苦。”《张氏医通·诸伤门》:“若交少阳之经,则往来寒热,口苦胁痛,以其经居表里之半,邪欲入则寒,正与争则热,所以只宜和解,而有汗、下、利小便三禁。”本病多兼证[3]。若有太阳表证时可兼用汗法,如柴胡桂枝汤证;若有阳明里证时可兼用下法,如大柴胡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等[3]。

42022-09-29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1:38: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邪郁少阳为病机[1]。指太阳病不解而内传,或病邪直犯少阳,正邪分争于表里之间的病理变化[2]。为伤寒病邪气郁阻于少阳经的病机[1]。少阳主半表半里,邪气郁阻于少阳,既未入里,也不在表,因而出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耳聋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食,脉弦等症状[1]。参见少阳病:少...

  • 1. 邪郁少阳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邪郁”指的是邪气内蕴,阻滞气机,而“少阳”则指的是人体中的少阳经气。当邪气侵袭人体,影响到少阳经气的正常运行时,就会出现邪郁少阳证。2. 病理特点:邪郁少阳证的病理机制表现为正邪交争,少阳经气不利,往往伴有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等症状。此证...

  • 问题分析: 你好,这是中医术语,指太阳病不解而内传,或病邪直犯少阳,正邪分争于表里之间的病理变化。一般可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表现的。 意见建议: 临床治疗的话可用小柴胡汤加减和解少阳的,祝你健康快乐。

  • 邪犯少阳证又称“少阳病”,中医病证名。是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利,经气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因邪郁于机体表里之间,故又称为半表半里证。这是中医的一个证型的名字,用来概括你现在的症状的机理,从而确定治疗的思路。少阳病一般有口苦、咽干、不想吃饭、心情不好等等症状,治疗方法一般要疏泄肝胆。

  • 少阳病属于热证范畴,也被称为半表半里证。这是因为病邪已经离开了太阳表证,但还未进入阳明里证,处于表里之间的状态而得名。少阳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口苦、咽干和目眩。口苦是由于少阳受病,邪热熏蒸,胆热上腾所致。咽干是津液被热灼的表现。目眩是因为少阳风火上腾,与肝胆相关。伤寒论注中说:“口、...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