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肝经在什么位置

按摩肝胆经穴位,如太冲穴、期门穴、肝俞、脾俞、阳陵泉,另外可以配合足三里的穴位2011-06-02

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和,肝,。肝与胆本身直接相连,又互为表里。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这些部位的病症多从肝论治。
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三方面。
1.调节精神情志。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的这一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燥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2.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3.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着气机的调畅。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症积、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等。
肝的疏泄功能还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泄,有时还可出现腹水、水肿等。
肝主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人体在休息或情绪稳定时,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血液贮藏于肝;当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储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如肝藏血的功能异常,则会引起血虚或出血的病变。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失于对筋脉的濡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肝开窍于目
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肝的经脉又上联目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来。例如: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主筋。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可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前所述。若热邪炽盛,灼伤肝的阴血,可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中医称之为”肝风内动”。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为筋之余”之说。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2020-05-21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1:40: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肝经和胆经是人体内的两条重要经络,其具体部位如下:肝经主要走行在人体的上肢内侧部以及下肢外侧中部。从大腿内侧根部开始,沿着腰部两侧,穿过腋窝,到达胸前的肋骨下方。肝经主要的作用是疏泄肝胆的邪气,调和气血。这一经络对于治疗肝病和月经不调等症状具有重要意义。在肝经上有多个穴位与脏器相关联,...

  • 头部肝经的位置主要位于头部两侧,具体来说,是从额头开始,沿着耳朵上方一直延伸到颈部的两侧。肝经的详细解释如下:肝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全称为“足厥阴肝经”。它负责从脚趾至头顶部位的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生理功能。当肝经的功能正常时,它能确保人体的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和分布。而...

  • 肝经在人体下肢部位。具体来说,肝经的循行部位包括了足背至腹部的一系列部位。下面是详细的解释:一、肝经的循行位置概述 肝经的经络主要沿下肢行走。其起始点在足大趾背侧近端,沿足背向上至小腿内侧中线,再沿大腿内侧进入腹部,与多个脏腑经络相交。这条经络在人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涉及多...

  • 肝经则主要位于人体的下半身,从胸部延伸至脚趾。它起始于胸部的乳头下方,沿腋窝内侧向下延伸至大腿内侧,最终到达脚趾。肝经负责调节人体的血液循环、内分泌系统和情绪状态,对肝脏功能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肝经和胆经在中医理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与特定的器官相联系,还与人体的...

  • 1、人体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右侧肋缘下,平时摸不到。2、而中医上的肝经的位置简单地说就是大腿内侧,大腿根部到膝盖附近大腿的内侧。而胆经的位置大致在手臂下垂时的裤线上的手指部位。经常肝胆经可以疏通脉络,促进血液循环,尤其适合肝脏功能差、消化不好的人群。还有瘦腿的作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