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子科普:奇经八脉,督脉-人体元气的通道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 记载 , 督脉 起于小腹内胞宫,体表出 曲骨穴 ,向下过 会 阴 部 ,向后行于尾骶部的 长强穴 ,沿人体后背上行,经项后部至 风府穴 ,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 百会穴 ,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 素髎穴 ,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 龈交穴 。
它是人体“ 阳脉之海 ”,聚集着人体所有的 阳脉 ,想要给身体取暖,从它下手轻轻松松就能达到 事半功倍 的效果。
在督脉的28个穴位中, 百会穴 则是诸阳之首,别名“ 巅上 ”,即阳海的最高点,按摩百会穴,就能通畅 督脉 之元气,起到 扶阳固本 之效。
人体 健康 的基础在于阳气 要足 ,也有人说“失去温度就等于死亡”。
这话确实不假, 温度低 ,会使血液 减少 再生;温度低,血管会逐渐 硬化 ;温度低,还会导致不孕不育,阳气等同于身体正常运行的保障。
而奇经八脉之中的督脉正是 总领全身阳气 的经脉,又得相火( 肝肾之火 )、命火( 命门之火 )、君火( 心火 )助携,因此被称为“ 阳脉之海 ”,要想扶阳,督脉是 绕不过去 的重要经脉。
《黄帝内经•灵枢》说:“颈中央之脉, 督脉 也,名曰风府。”所以督脉是于颈中央开始的,由颈入 喉咙 至咽部,然后到达鼻孔,再从上额至头顶的 百会穴 ,下行到头顶中间的 风府穴 ,沿着脊柱从背后进入骶部的 长强穴 ,形成了一条背阳而居的 督脉循行 之道。全脉共计28个穴位,与 任脉相接 ,是人体 健康 的关键所在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 调养 ,她再次带孩子来医院时 面色明显红润 了很多。
事实上,很多人因为 姿势不良 、脊背不直,所以体内 气血不畅 而易出现多种不适。
捏脊 ,就是打通背部督脉这 一经道 ,通过捏脊,人体阳气 得以宣发 ,从而打开了人体元气的通道,体质自然就 增强 。
经常被要求 挺胸抬头 ,其潜在的含义就是让人的元气从 头到脚 得到贯通,如此 底气 才能足,身体的阳气也才能 自由循行 。
捏脊,对 任何人 都 适用 ,从老年人到出生不久的 小婴儿 ,有效地捏脊都有助于人体 气血调和 ,就算是因为气血不通形成的 瘀积 和疾病,也能通过捏脊得到治疗与 改善 。
捏脊虽然没什么大的学问,可是 手法 上有 讲究 ,比如婴儿 皮肤嫩 ,捏的时候就要 轻柔 ,避免因 用力过大 或指甲过长划伤宝宝皮肤;同时,给婴幼儿捏脊的 时间 和 次数 可以少一点儿,大人则可以 相对多 一些。
此外,捏的时候 一定 要从 尾椎骨 的部分开始,一直捏到 颈部 的 发际处 ,一般以 捏三提 一法,即 捏三次提一次 为宜,小朋友相对可改为 捏五提一 法。
如果捏后脊柱 两侧红 得严重,就说明 体内有问题 ,应该勤加捏脊,督脉不通有问题,不只会引起体质上的 虚弱 ,还可能出现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及 头重 、脖子发硬、眩晕等问题。
意思是说督脉 出了问题 ,不但会背不好,还会引起 女子不孕 、遗尿等大毛病,可见,作为阳脉之海,督脉的 功能 与作用的重要。
人体 养生 重在扶阳 ,只有对督脉 做好养护 ,全身的 阳气 才能充分散发,日常生活中用 捏、敲、打 的手法将督脉理顺打通,不仅是直接对 背部、头部、脖子 等问题进行了治疗,也是对良好身体体质的 改善 与 养护 ,这样才真正达到 标本兼治 的 养生 效果。
2022-07-28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5 08:05: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冲脉,是 人体奇经八脉 之一。冲脉,人体的要塞, 主持 着十二正经以及人体的 五脏六腑 ,又 被称为 十二经脉 之海,与生殖机能 密切有关 ,冲、 任脉盛 , 月经 才能正常 排泄 ,故又称 血海 。一般来说,冲脉 受伤 ,女性 经带 有损,男性 被限,这些都是人生...

  • 阴跷 与 阳跷 皆出于脚跟,只不过阳跷的方向与阴跷 相背而行 ,是由 脚跟 外侧足太阳经上的申脉穴上行到 脚踝外侧 ,沿着小腿外侧向上,经 大腿外侧 到胁肋的后面,然后到达 头顶 ,再向下绕到脖子后,止于 风池穴 ,这里刚好与 督脉 会合,全线与十二正经的 12个穴位 相交。阳跷脉若出现问题...

  • 虽说 阴跷脉 的穴位 不多 ,但功能却非常 强大 ,道家称其为“ 生死根 ”“复命关”,因为我们的 任脉、督脉、冲脉 都是从它那里而起的,可以说此脉一动,三脉皆通。而与此同时,它又是奇经八脉的总源,联系我们的 眼 、脑、 咽喉 重要器官。此处的 跷脉 是指阴、阳跷脉,也就是说人...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