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心脾两虚证和心肝两虚证

心五行属火,肝五行属木,脾五行属土。木生火,火生土。脾虚水液代谢失调则水气凌心,不能平卧,心功能下降。(心脾两虚);脾虚时肝储血不足,肝阴虚火旺,火性向上,心火也旺,失眠,口舌生疮,脾气大(心肝两虚)2012-06-04
心脾两虚,多是心脾气血虚证。是指由于心血不足、脾虚气弱而表现的心神失养,脾失健运、统血的虚弱证候。常见症状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倦怠无力,面色萎黄等症状。
心肝两虚,多是心肝血虚证。是由血液亏虚,心肝两脏失于濡养,功能减退所致的病证。常见症状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目涩且糊,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等症状。
总结:心脾两虚和心肝两虚,都有心血虚的表现
不同点是:1.心脾两虚是心血不足的同时伴有脾胃虚弱的症状: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倦怠无力,面色萎黄。2.心肝两虚是心血不足的同时伴有肝血虚,目涩且糊,爪甲不荣,肢体麻木等目窍.筋脉失养的症状2012-06-07
心脾两虚证是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久病失调及慢性出血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眩晕健忘,神疲乏力。月经量少色谈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2)心肝血虚证是心肝两脏血液亏虚,心肝两脏失于濡养,功能减退考试,大网站收集所致的病证。多由体虚久病,阴血虚少,或失血过多,或他脏病变累及心肝两脏等引起。心肝两脏也可互相影响,先由一脏血虚,再影响另一脏,从而导致两脏均血虚者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目涩且糊,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心血虚证与肝血虚证辨别。其区别在于心血虚证、肝血虚证,除了血虚症状外有各自脏器的定位见症;而本证是两脏的症状同时存在。辨证注意点:有一般的血虚症状,以及心肝两脏的定位症状同时存在。2019-08-12
中医核心考点全攻略-第2篇 中医诊断学11脏腑辨证11心肾不交、心脾两虚的症状脉象

2021-02-14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2 00:39: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心脾两虚,多是心脾气血虚证。是指由于心血不足、脾虚气弱而表现的心神失养,脾失健运、统血的虚弱证候。常见症状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倦怠无力,面色萎黄等症状。心肝两虚,多是心肝血虚证。是由血液亏虚,心肝两脏失于濡养,功能减退所致的病证。常见症状有心悸怔忡...

  • 辨证注意点:有心血虚脾气虚的临床表现,又有一般气血虚的见症。2)心肝血虚证是心肝两脏血液亏虚,心肝两脏失于濡养,功能减退考试,大网站收集所致的病证。多由体虚久病,阴血虚少,或失血过多,或他脏病变累及心肝两脏等引起。心肝两脏也可互相影响,先由一脏血虚,再影响另一脏,从而导致两脏...

  • 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表现的证候。多由病久失调,或劳倦思虑,或慢性出血而致。【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或皮下出血,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等。舌质谈嫩,脉细弱。【证候分析】本证以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神疲食少...

  • 心脾两虚,属于中医的一个病名和证型。心脾两虚是指心血不足和脾气虚弱共存的证候,它以惊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腹胀、大便稀溏、倦怠乏力或有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症状为主要特征。查体:可见舌淡,脉象细弱。本症常见于虚劳、心悸、怔忡、不寐健忘、眩晕、血症,也可以见于现代医学诊...

  • 中医上讲此病的发作主要是由于脾虚、心肝有火、肾气虚等,可通过中药调理,达到根治,根据不同的症状可通过中医药方调理。(一) 心脾两虚 1. 症状 嗜睡,睡前多眼花幻影,神疲心悸,面色不华,苔薄白,脉细弱。2 .治法 补益心脾。3.可服归脾汤,若腹胀、脘闷、纳差、舌苔腻者,加茯苓、藿香、...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