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伤寒”是指什么?

中医学的“伤寒”并非现代医学的“肠伤寒”,广义的是指多种外感热病的统称(包括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伤寒在古代曾一度严重流行,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从而很早就引起了医家的重视。早如扁鹊视齐桓侯之病,论邪由外入内,即可能是对伤寒传变的原始看法。
2020-01-02

2021-02-03
mcxzy 阅读 30 次 更新于 2025-04-14 07:10: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根据陈存仁的说法,“伤寒”有三重意义:泛指一切发热病,专指《伤寒论》中的麻黄汤证,特指湿温伤寒症(肠热证),争议颇多。伤寒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六淫之邪)和内因(正气虚亏),外因涉及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则指身体虚弱、劳倦饥饿、起居失常、寒温不适、房事不节等。伤寒以六经为辨...

  • 中医研究病邪,不能脱离临床实践和“证”的判断。《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广义上包括温病、杂病,狭义上专指伤寒。伤寒的概念在《伤寒论》第6条中被简化为以症状特点判断,而非依据感受何种六淫之邪。《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涵盖了温病。六经辨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体系,根据人体患病后的症状反应,分...

  •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既包括温病和杂病,也特指伤寒。温病的概念在张仲景的论述中被简化,即以症状而非感受何种外邪来判断。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核心,它涵盖了温病,通过八纲辨证理念,区分了阴、阳、寒、热、表、里等不同症状,以此来判断疾病的位置和性质。《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不仅适用...

  • 伤寒这一概念,在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中医学中,伤寒是指外感热病的总称,其中又细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伤寒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所致的各种外感疾病,而狭义的伤寒则专指冬令感受风寒所致的疾病。伤寒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素问》,《难经·五十八难》进一步明确...

  • 伤寒与温病的区分取决于症状反应明清时期,一些温病学家在没有搞清楚温病和伤寒区别的情况下,便主观认为“伤寒是伤于寒邪”,“温病是伤于温热之邪”。其实,中医辨证论治所说的证,是人体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后与人体正气相争所反应出的症状、证候来判断,而不依据感受的是什么外邪,因感受寒邪后...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