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会针刺方法 听会针灸注意事项

1 听会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耳屏切迹前方0.2-0.5寸,在听宫下0.5寸。
简易取法:先取听宫穴,由听宫直下,耳屏前下凹陷处,与耳屏间切迹相平,用手掐按,该处张口时有一凹陷,闭口时则关闭,该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斜向后内与矢状面成45°。
进针深度:直刺微向后斜,进针1-1.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针刺点周围有微痛。

2 听会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耳颞神经和耳大神经分布。耳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耳大神经是颈丛的皮支,由第2-3颈神经纤维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和颞浅动,静脉,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也是颈外动脉的直接延续,分支营养腮腺及额,顶,颞部的肌肉和皮肤;颞浅静脉是下颌后静脉的属支。
3.腮腺囊(鞘):由颈深筋膜的浅层,在腮腺的后缘分成浅,深两层,包被腮腺而形成。
4.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呈三角形。腮腺实质内面有面神经丛,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和上颌动,静脉等穿过。

3 针刺听会的作用主治 听会属胆经,穴在耳前凹陷处,针之能使听觉得以聚会,故本穴具有疏通气机闭塞,清泄肝胆湿热,祛风邪开耳窍之功,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耳内疼痛,下颌关节脱位,牙痛,腮肿,口眼歪斜。

4 听会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祛风清热,利耳通络,如配下关,外关,合谷,曲池,列缺,治疗外感风热,上扰窍络之耳鸣,耳聋,下颌疼痛;配太阳,风池,外关,合谷,治疗风热头痛;配下关,地仓,翳风,合谷,太冲,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风火齿痛,腮肿。
2.配大椎,翳风,风池,足临泣,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治疗热毒蕴结之聤耳流脓。
3.配翳风,中渚,太冲,行间,丘墟,侠溪,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旺之耳鸣,耳聋,聤耳,耳痛,下颌肿痛等。
4.配翳风,中渚,劳宫,内庭,丰隆,哑门,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治疗痰热郁结之耳鸣,齿痛,聋哑等。
5.配下关,水沟,内关,间使,针刺泻法,理气启闭,治疗气厥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
6.配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针刺补法,补益气血,培元聪耳,治疗气血亏虚之不能上奉之耳鸣,耳聋。
7.配下关,颊车,耳门,翳风,合谷,足三里,针刺补法,补虚壮筋,健固关节,治疗经筋弛缓之下颌关节脱臼。

2022-12-05
mcxzy 阅读 57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1:54: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治疗过程中,尤其在针刺耳周穴位时,行针一定要让针感传到耳朵附近才可起效,留针时间30分钟,10次一个疗程。除这些主穴,需要进行辨证,比如肝胆火旺或肝肾不足,主穴基础加减。建议大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大夫进行辨病、辨证,选穴治疗,效果更好。

  • 1.耳屏上切迹之前方与下颌髁状突稍上方之凹陷处,张口用手掐切时有一凹陷,闭口时关闭,该处即是本穴。2.耳前,屏上切迹前的凹陷中取穴。进针方向:从前外刺向后内,与矢状面成45°。针灸时间:针0.5-1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3 针刺耳门功能主治 类属:...

  • 1、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

  • 注意:耳门穴不宜针刺过深,以免刺伤颈内动、静脉。针刺留针不宜过长,以免发生弯针、折针。 6.9.2 灸法 可灸[1][10][12]。 艾条灸5~10分钟[2]。 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6.10 耳门穴的配伍 耳门穴配翳风、中渚、听宫、听会治耳鸣、耳聋[1]。 耳门穴配翳风、合谷治中耳炎[1]。 耳门穴配丝...

  • 针灸治疗 一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预防法 先在被预防者的耳尖穴用细三梭针点剌出血1~2滴,然后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压2次,每次50下。3~4日换贴1次,7日为一疗程。 二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丰隆、解溪、听会。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