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固涩法之一,运用有收涩止汗的药物,治疗虚证汗出的方法



又称敛汗法。本法适用于自汗、盗汗证,常用黄芪、浮小麦、麻黄根、牡蛎等药物组成方剂。由于自汗和盗汗的病机不同,自汗多由阳虚不固所致,盗汗多由阴虚火旺所致故敛汗法常配合益气或养阴清热的药物,以治其本。如阳虚自汗,证见常自汗出,动则加重,易患感冒,体倦乏力,舌淡、脉虚细,宜益气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风散治疗;如证见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固表止汗,方用当归六黄汤治疗。临床上表邪未解,热证汗出不宜使用本法。

如表虚自汗者,配以益气固表药;阴虚盗汗者,配以滋阴药;大汗亡阳者,配以回阳固脱药。脾肾阳虚、久泻久痢者,配以温补脾肾药;阴虚火旺、梦遗滑精者,配以滋阴降火药。肾阳不足、遗精滑泄者,配以温补肾阳药。崩漏带下者,配以补气升阳、调补冲任药。肺虚久咳者,配以补益肺气、温肾纳气或培土生金药。
常用的药有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碧桃干等。
麻黄根

专用于止汗,无论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均可应用,常与黄耆、浮小麦、当归、牡蛎等配合应用。也可研末外扑以止汗。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经。
【功效】止汗。
【临床应用】用于自汗,盗汗。
【处方用名】麻黄根(洗净,晒干,切片用)。
【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止汗方《肘后方》:麻黄根、龙骨、牡蛎。外治大病愈后,多虚汗及眠中流汗。
【文献摘录】《别录》:止汗,夏月杂粉扑之。
《本草纲目》: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
浮小麦

浮小麦专敛虚汗,不论自汗、盗汗均可应用,常配合黄耆、麻黄根、白术,或五味子、牡蛎等同用。
【性味归经】甘,凉。入心经。
【功效】止汗。
【临床应用】用于体虚多汗。
【处方用名】浮小麦(晒干用)。
【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牡蛎散《和剂局方》:牡蛎、浮小麦,麻黄根、黄耆。治虚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本草备要》:止虚汗盗汗,劳热骨蒸。
糯稻根

有止汗的功能。临床上常与瘪桃干、红枣等配合,用以治疗虚汗、盗汗的症候。近年来,有以糯稻根配红枣,或加摈榔,治疗丝虫病;又可配合石见穿等水煎,加白糖饮服,治疗传染性肝炎。
【性味归经】甘,平。肝经。
【功效】止汗。
【临床应用】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肝炎,丝虫。
【处方用名】糯稻根、糯稻根须(洗净,晒干用)。
【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附药】糯稻草的茎叶。可治疗传染性肝炎,亦可作为预防用。
碧桃干

【性味归经】酸、苦;平。肺、肝经。
【功效】敛汗涩精,活血止血,止痛。
【临床应用】盗汗;遗精;吐血;疟疾;心腹痛;妊娠下血
【用量与用法】9~15克,煎服。

固涩药有敛邪之弊,凡表证未解或内有湿滞以及郁热未清者均当禁用,以免留邪。

2022-05-31
mcxzy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4-10-06 12:33: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