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惟一铸造的两具针灸铜人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两具针灸铜人铸成后,颇得国人之注目。12世纪中叶,宋金战争宋人失利,在宋金议和时,金人即以索取针灸铜人作为一项议和的条件,可见金统治阶级是如何看重针灸铜人。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由于元朝定都北京,将宋针灸铜人从河南开封移至北京。由于宋铜人已经历200来个寒暑,其形象已经昏暗,穴名或已不清,或有缺损。至公元1265年,为了修复针灸铜人,曾请尼泊尔匠人阿尼哥对针灸铜人进行修整。经过修复后,其形象“关鬲经脉皆备,金工叹为至巧”,说明这位尼泊尔工匠的技术也是很高明的。修复后的宋针灸铜人,经近200年,其孔穴经络又已昏暗难辨,明代正统八年(1443),明英宗朱祁镇曾组织金工范铜仿作,“加精致焉,建诸医官,式广教诏”。从此之后,就难以寻找宋代针灸铜人踪影的文献记录了。
2020-01-01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9:33: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两具针灸铜人铸成后,颇得国人之注目。12世纪中叶,宋金战争宋人失利,在宋金议和时,金人即以索取针灸铜人作为一项议和的条件,可见金统治阶级是如何看重针灸铜人。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由于元朝定都北京,将宋针灸铜人从河南开封移至北京。由于宋铜人已经历200来个寒暑,其形象已经昏暗,穴名或已...

  • 王惟一据此要求,又设计铸造针灸铜人两具。这两具铜人,大小与人体相当,于公元1027年铸成由翰林医官院上于宋仁宗,赵祯诏令一置翰林医官院,一置大相国寺仁济殿中。

  •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针灸铜人——宋天圣铜人,铸造于北宋天圣五年(1027),由医官王惟一主持,分为两具,一存医官院,一藏于大相国寺。明代正统年间,因穴位模糊,英宗下令复制,新铜人被称为“明正统铜人”。然而,宋天圣铜人在明正统铜人铸成后神秘失踪,仅留下元大都(北京)太医院三皇庙和明内府的...

  • 北宋医家王惟一,总结前人经验,为提高针灸教学效果,主持设计制造了针灸铜人。它不仅作为针灸教学的教具,更成为考核针灸医生的重要模型。在考试时,铜人体表会涂抹蜡,体内注入水银,被试者需取穴进针,准确则针进水银出,反之针不能入。宋代针灸铜人仅铸造两具,因战乱已不复存在。有人声称现今日本博物...

  •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言,宋代在科技文献中占据重要地位,医学领域的针灸铜人便是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王惟一编撰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世界上首个国家级经络穴位文字标准的诞生,他主持制造的两具针灸铜人——天圣铜人,作为最早的形象化经络穴位标准,被誉为“国宝奇珍”。北宋初,政府发现经络穴位图存在错误...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