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气、卫气、宗气、元气”四者有何异同?

元气:就是真气,承受于天,随着生命而来,是由“元精”化生,所以名之为“元气”,藏之于肾,依赖后天之精气为断滋养,才能发挥作用。元气有许多的作用,它通过经络运行于人体全身,五脏六腑得到元气的推动激发从而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发育和活动。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都源于元气。所以,元气充足,脏腑功能就是强健,身体就健康。如果先天不足,或者久病而损伤元气,则身体衰弱,也容易患染其它疾病,所以,医学以培养元气为治病之本。
宗气:是由自然界吸入的氧气和由脾胃消化产生的水谷的精微结合而成的。它形成于肺而聚之于胸,具有帮助肺脏进行呼吸和贯通心脉以行营血的作用。因此,呼吸声间的强弱,血气的运行,肢体的活动能力都与宗气有关,宗气不足,则可以引起血脉凝滞的病变。
营气:是脾胃转办理于肺中的精微物质,它进入脉道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随血液运动于周身。它的功能除了化生血液外,还有营养全身的作用。
卫气:是肾中阳气所化生,出自下焦,滋养于中焦,升发于上焦。卫气在发挥其功能时,必须依靠中焦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之气。卫气和营气一样,皆生于水谷,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卫气虽然行于脉外,却敷布全身,内而脏腑,外而皮毛,都有一种温暖和保卫的作用,是阳气的一部分,能使毛孔开合抵抗外邪,卫气虚则易汗易感冒。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人体脏腑机能的活动都要依靠气。我们说的“气”和大自然界的气不同,与中医说的“真气”是一致的。真气这种“气”在体内运行周身,成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也可以发于体外作用于他人,成为治病的一种手段。根据它分布在脏器的部分和不同功能,因而有不同名称。气在阳叫阳气,气在阴叫阴气,在脾叫脾气,在经络内叫营气,在经络外叫卫气,在中焦叫中气,在上焦叫宗气,在下焦叫元气。在一些中医医学文献中,还有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以及大肠气、小肠气等。其实,这些名称只是活动动能和生理现象的局部反映。如果说生成与作用来说,只有“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四种。
2018-01-17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5:26: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概念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同样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受后天精气的不断充养...

  • 营气是由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微物质,进入脉道成为血液的一部分,随血液周身运动。除了化生血液外,营气还有营养全身的功能。卫气源于肾中阳气,自下焦产生,滋养于中焦,升发于上焦。卫气发挥功能时,必须依靠中焦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卫气和营气一样,皆源于水谷,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

  • 1. 元气:它是人体最根本的气,与生俱来,源自于“元精”,并藏于肾脏。元气依赖后天的精气来维持其功能。元气的功能广泛,它通过经络在全身运行,促进五脏六腑的活动。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都离不开元气的支持。如果元气不足,可能会导致身体虚弱和易感疾病,因此,中医治疗常常以培养和补充元气...

  • 卫气:是肾中阳气所化生,出自下焦,滋养于中焦,升发于上焦。卫气在发挥其功能时,必须依靠中焦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之气。卫气和营气一样,皆生于水谷,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卫气虽然行于脉外,却敷布全身,内而脏腑,外而皮毛,都有一种温暖和保卫的作用,是阳气的一部分...

  • 中医根据气在人体所分布的部位,来源与功能特点,将气分为四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1.元气 元气又名真气、原气.属先天之气.它来源于父母,为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于肾,依靠后天之气的滋养和补充.故《灵枢、刺节真邪论》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