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指导:喘证的辨证论治

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一、辨证要点

  喘证的辨证首当分清虚实。实喘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病势多急;虚喘者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

  实喘又当辨外感内伤。外感起病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内伤病程久,反复发作,无表证。虚喘应辨病变脏器。肺虚者劳作后气短不足以息,喘息较轻,常伴有面色白,自汗,易感冒;肾虚者静息时亦有气喘,动则更甚,伴有面色苍白,颧红,怯冷,腰酸膝软;心气、心阳衰弱时,喘息持续不已,伴有紫绀,心悸,浮肿,脉结代。

  二、治疗原则

  喘证的治疗应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补,阴虚则滋养。至于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又当根据具体情况分清主次,权衡标本,辨证选方用药。此外,由于喘证多继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所以还应当注意积极地治疗原发病,不能见喘治喘。2023-01-28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1:30: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辨证要点 喘证的辨证首当分清虚实。实喘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病势多急;虚喘者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实喘又当辨外感内伤。外感起病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内...

  • 昔有“喘分虚实,哮辨寒热”之说,意指喘证重在治气,气有虚实,虚则不纳,实则气逆,皆能作喘,故宣肺降气即能平喘;哮证则不然,病根为痰,寒痰东肺,气逆不畅,热痰壅肺,痰随气升,皆能使气促痰升而哮喘,故治哮辨寒热施以温清二法以治痰则哮可平。但临床土无论喘或哮均以呼吸困难为主证,皆有虚实之分,故...

  • 8. 消渴目内风水痨厥痈:白内障、雀目、耳聋、内伤发热、中风、水肿、肺痨、厥证、疮疖痈疽。9. 痹久痰瘀心腑气血虚:痰浊、瘀血、心痹、累及脏腑、气血亏虚。10. 癃闭关水喘悸呕:关格、水肿、喘证、心悸、呕吐。五、辨证要点归纳总结 1. 寒热虚实:呃、痞、腹、泄、痢。2. 在气在血:胁...

  • 5.诱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其中尤以气候变化为主。清代李中梓在《证治汇补》中把哮病病因要点概括为“外有非时之感、内有壅塞之气、膈有胶固之痰”。6.鉴别:哮指声响言,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喘指气息言,以呼吸气促困难为主。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7.分证论治:...

  • 第一节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 中医内科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辨证论治的法则,系统地阐述和处理内科病证的一门学科。其内容极为广泛,主要包括外感时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疾病,二者各有其病因病理、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理论课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课...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