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杂病是指外感病以外的内科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是一样的。但伤寒杂病论的杂病只是对东汉末年以前的杂病的总结,从内容上来说,医宗金鉴的杂病比伤寒杂病论的杂病要多很多。此外,两者在分类方法上也不同。2013-11-12
医宗金鉴的杂病心法要诀与伤寒杂病论的杂病是一样的吗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中医的杂病是指外感病以外的内科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是一样的。但伤寒杂病论的杂病只是对东汉末年以前的杂病的总结,从内容上来说,医宗金鉴的杂病比伤寒杂病论的杂病要多很多。此外,两者在分类方法上也不同。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痉病总括》进一步阐述了痉病的特征,指出其症状包括颈项强急、背部反张,若有汗则为柔,无汗则为刚。这种病症在临床上较为复杂,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痉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影响身体的多个部位,导致肌肉僵硬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在古代医学文...
《伤寒心法要诀》是一部清代著作,由吴谦等人编撰,它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张仲景的《伤寒论》。该书分为三卷,即《医宗金鉴》的三十六至三十八卷。编者将原著的总论、六经辨证,以及伤寒、瘟疫、温病等常见病症的关键内容,提炼为歌诀形式,并配以注释,便于读者学习和记忆。在《伤寒论》中,仲景详细阐...
二阳并病汗不彻, 面赤怫郁大青龙, 表罢潮热手足汗,便难谵语大承攻.太少头项痛眩冒, 心下痞硬如结胸, 禁汗吐下惟宜刺,谵惊不食痢多凶.16、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伤寒三日二阳尽, 热微烦躁入阴传, 其人能食而不呕, 脉小尿清为不传.四、太阴病脉证并治 17、太阴阴邪脉证 太阴阴...
中国著名的医书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洗冤集录》,《医宗金鉴》等。1、《黄帝内经》,作者,黄帝。《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此书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 《注解伤寒论》与《伤寒论条辨》在内容的排序上有何差异 16次阅读
- 伤寒心法要诀与原文区别 11次阅读
- 孙思邈在中医药方面的贡献? 13次阅读
- 有治宫寒的中成药吗 16次阅读
- 《伤寒论》中之阳明病,有所谓清法三方,是指哪三方? 17次阅读
- 为什么伤寒内传阳明会化热? 1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