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常见病症——肺炎喘嗽

【概  述】 
  1.定义 肺炎喘嗽是小儿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主要特征。
  2.发病情况
  ⑴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最常见;
  ⑵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婴幼儿多见;
  ⑶ 一般预后良好。年龄较小、体质差者,患病后容易反复,迁延难愈。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的虚弱患儿及感邪重者病情多重。
  3.命名及历史沿革
   清朝以前无肺炎喘嗽之命名,但有类似肺炎喘嗽发病及症状的描述。清代谢玉琼著《麻科活人全书》始有肺炎喘嗽这一命名。虽然是就麻疹期中出现肺闭喘嗽症状所立的一个证候名称,但“肺炎喘嗽”这一病名延用至今。

【病因病机】 
  病因
  1. 外因:感受风邪。
  2. 内因: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抵抗力差。
  病机
  肺炎喘嗽的形成,主要由于外邪侵犯于肺,使肺气郁阻,日久生热,肺热熏蒸,将津液变为痰浊,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宣通,因而上逆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肺气郁闭之演变,痰热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温邪的侵袭,容易伤阴。若正气不足,而致邪毒内陷,更可出现各种危急的证候,以致病情缠绵不愈。

【诊  断】 
  概括为:热、咳、喘、煽。
  1. 发病较急,轻证仅有发热咳嗽,喉间痰鸣;重证则呼吸急促,鼻翼煽动。
  2. 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若高热不退,则出现神昏痉厥,狂躁不安诸症。
  3. 肺部听诊可闻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 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5. 实验室检查,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若由病毒引起,则白细胞总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风寒风热   辨痰重热重   后期辨气虚阴虚   辨常证与变证
  治疗原则   初期以宣散为主,使邪从表解; 中期以涤痰开闭,清热定喘为主; 后期以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为主; 若出现变证宜清心开窍,或平肝熄风,或回阳固脱。
  分型论治
  1.常证
  ⑴ 风邪闭肺
  ▲风寒闭肺
  【主要证候】 发热无汗,呛咳气急,不渴,痰白而稀,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不红,指纹青红,多在风关,脉象浮紧而数。年长儿童常诉恶寒体痛。
  【治法】 辛温开肺,化痰止咳。
  【方药】 三拗汤合葱豉汤。2023-02-26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0:41: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乳食停积胃腑,胃失和降,呕吐乳片食物;脾不运化,气滞于中,出现脘腹胀满疼痛,大便不调;乳食停积腐败,则吐物酸馊,泻下臭如败卵。⑵ 脾胃虚弱,胃不熟腐,脾失健运,饮食稍有不当,则乳食停滞为积,此因虚致积,为虚中夹实之候,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后天调护失宜,或由病...

  • 1.定义 感冒是由感受外邪而引起的肺系疾病,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为主要症状。2. 范围 凡是感受外邪,轻浅,在表而无流行者,为普通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若病情较重,有流行趋势,称为“重伤风”、“时行感冒”,则属今之流行性感冒范畴。3.发病...

  • 1.定义 赤游丹是一种新生儿多见的感染性皮肤病。以皮肤红赤如丹,状如云片,游走不定而为名。2.发病情况 ①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于夏季多见。②发病年龄:成人或小儿均可发生,但较多较多见于婴幼儿。③预后:邪毒流阻于经络肌肤之间者较轻,入脏入腑者重,新生儿罹患者亦较重。

  • 1.定义 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时邪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满身发红疹及早期出现麻疹粘膜斑为特征。2.发病特点 [发病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二季(冬末春初)最为常见。[发病年龄] 好发于儿童,尤以6个月~5岁多发,自六十年代后开展麻疹疫苗接种...

  • [病因病机]1.病因 感受风热暑湿疫毒之邪,经口鼻入侵,内伏经脉导致肺热叶焦。2.病机 ①风、湿、热、疫毒时邪由口鼻侵入肺胃二经。②疫毒之邪居于阳明中道。③疫毒深入,湿热之邪内伏,流注经络四肢百骸。④久病脏虚,肝肾亏损,精乏血枯。总之,感受时行疫毒之邪是致病的重要原因,正气不支...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