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主要医德思想是什么

张仲景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称作医圣,他所著作的《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张仲景除了具备精湛的医术外,还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他的医德对后世医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张仲景以济世救人、普同一等、仁爱为怀的事业准则。他以战国名医扁鹊为榜样,主张继承发扬古代医学家德高艺精的优良传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越人"即秦越人、扁鹊,他制定了医家"骄恣不论于理"、"信巫不信医"等六不治行为准则,并提出"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的技术要求。在"举世昏迷"的社会里,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张扬着仁术济世的主张。"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对于病人,他一视同仁。从传说中可以看出,他给皇帝和达官看病,也给冻坏耳朵的穷苦百姓治病。他看病态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力求保证医疗质量,反对"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草率态度。

他具有淡泊名利、廉洁正直、遵纪守法的医德品质。张仲景批判那些"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的势利之徒。在他眼中,"医相无二",医国与活人一样重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中讲病因时,曾把"养慎",即小心谨慎地保养身体和"无犯王法"作为防病健身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对患者的要求,也是对医生的要求,医务工作者要带头遵纪守法。

中医讲究传承。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业务上进步很快。早年间,他跟随同乡名医张伯祖学医,伯祖要求他两年内将几十本医书全部读完。为专心读书,张仲景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屋内,让人将门窗堵死,只留下一个递饭送水的小洞。就这样,他读完了《难经》、《黄帝内经》、《胎胪药录》等医学名著,并背熟数千条汤头歌。张仲景在内科医技已相当有名的情况下,听说襄阳有名王姓外科医生治疗疮痈有绝招,人称"王神仙",他便背上行囊,跋涉数百里,前往拜师。恭敬的态度,恳切的言辞,令"王神仙"疑虑尽消,倾心教授。张仲景也曾为弄清断肠草的毒性,细品毒草,几乎死去。张仲景精研攻学,后来医者赞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神医也。"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2019-09-23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5:35: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张仲景以济世救人、普同一等、仁爱为怀的事业准则。他以战国名医扁鹊为榜样,主张继承发扬古代医学家德高艺精的优良传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越人"即秦越人、扁鹊,他制定了医家"骄恣不论于理"、"信巫不信医"等六不治行...

  • 二 张仲景的医学著作中的医德思想,体现于怀仁济世,人人平等。他强调的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不管是当官的皇帝还是亲属,不管是有钱没钱的平民百姓,在看病治病方面一律对待,人人平等。三 孙思邈的医学著作中的医德思想是“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具体体现的就是“施仁德,精医技...

  • 张仲景的精神品质主要表现为仁爱之心、精湛医术、创新精神与严谨态度。首先,张仲景具备深厚的仁爱之心。他生活在东汉末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疫病横行的时代。面对百姓的疾苦,张仲景心怀大爱,立志成为医者,济世救人。他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更关心他们的心理与生活状态,以全面的视角来审视和治疗疾病。

  • 医德思想:张仲景不仅医术精湛,还非常注重医生的道德修养,强调医生应具备仁爱之心、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医德,这些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张仲景的医德名言众多,其中广为流传的有:“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以及“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等。首先,“...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