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胃脘隐痛,腹胀纳呆,食后腹胀,呕恶嗳气等。

2016-06-04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4:50: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胃气虚证是指胃气不足,受纳、腐熟功能减弱,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常由饮食不节,损伤胃气,或久病失养所引起。【临床症状】胃脘隐痛,或胀痛,食后胀甚,按之觉舒,食欲减退,时作嗳气,气短神疲,倦怠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发病原因】本证多因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伤中,...

  • 胃气虚证是指胃气不足,受纳、腐熟功能减弱,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常由饮食不节,损伤胃气,或久病失养所引起。临床症状:胃脘隐痛,或胀痛,食后胀甚,按之觉舒,食欲减退,时作嗳气,气短神疲,倦怠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 胃气虚证是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以纳少、胃脘痞满、隐痛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 的证。证候表现为纳少,胃脘痞满,隐痛喜按,暖气,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 淡,苔薄白,脉弱。辨证要点:胃脘痞满、隐痛喜按、纳少与气虚症状共见。可参考用药:四君子汤、参苓健脾胃颗粒、胃阳虚证是指胃...

  • 1、症状 胃虚由胃气、胃阳或胃阴虚损不足,致使胃生理功能减弱而表现出的证。常见于胃痛、呃逆、噎嗝、消渴、呕吐,以及西医的急慢性胃炎、小儿厌食证、消化功能紊乱、溃疡病等。2、保养方法 历代医家十分注重保养胃气,勿令胃虚。如汉代张仲景创甘草泻心汤治“胃中虚”,并反复告诫“无犯胃气”。

  • 面色萎黄消瘦是脾气虚证的一个表现,需要与胃气虚证进行区分。两者虽然都涉及消化功能的异常,但各有其特点:脾气虚,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主要症状包括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和可能出现水肿。其典型的症状是食量减少、腹部胀满以及排便不畅。此外,患者通常会感到疲倦,语言无力,舌苔颜色淡,脉象虚弱。相比...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