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 。《诸病源候论》: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不能磨消于食,令小儿四肢沉重,身体苦热,面黄腹大是也。《保婴撮要·食积寒热》说:“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明确指出了小儿食积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
其发病以婴幼儿为主,季节无特殊性,特点是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预后多数良好。尝云: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不能小看了这个简单的积食。其外因:乳食内积,损伤脾胃,内因:脾胃虚弱,乳食不化;其病位在脾胃,病机为乳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需要常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常有余,常不足,积常有。
食积可分为伤乳和伤食。伤于乳者,多因乳哺不节,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皆能停积脾胃,壅而不化,成为乳积。伤于食者,多因饮食喂养不当,偏食嗜食,饱食无度,杂食乱投,生冷不节;食物不化;或过食肥甘厚腻、柿子、大枣等不易消化之物,停聚中焦而发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乳食停积中焦,胃失和降,则呕吐酸腐不消化之物;脾失运化,升降失常,气机不利,出现脘腹胀痛,大便不利,臭如败卵;或积滞壅塞,腑气不通,而见腹胀腹痛,大便秘结之症。此属乳食内积之实证。
食积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纳失常,复又生积,此乃因积致虚;亦有先天不足,病后失调,脾胃虚弱,·胃不腐熟,脾失运化,而致乳食停滞为积,此乃因虚致积。二者均为脾虚夹积、虚中夹实之候。
积滞与咳嗽:积滞导致咳嗽,中医上说的“食咳”。《内经》:“食于胃,关于肺”;《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所以有些食咳的孩子,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这时候用一些消食和胃为主、肺胃同治的药,效果就会特别好。
积滞与发热:积滞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这类孩子大多表现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大便酸臭异常。《脉经》中说:“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热也。”
积滞与肺炎:积滞伤脾 脾虚生痰 痰贮于肺 痰阻肺道 郁久化热、伤肺。脾虚日久 土(脾)不生金(肺) 肺阴亏虚 阴虚内热 子盗母气 脾气更虚。脾虚生痰,郁热炼液为痰;而痰贯穿于小儿肺炎疾病全过程,是小儿得肺炎的重要因素。所以,很多得肺炎的孩子,把脾胃功能调好了,肺炎也跟着好了。
积滞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一直是临床常见病,大部分孩子一生病就吃药输液,反复吃药输液,孩子抵抗力越来越差。其实,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积滞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有积滞的时候孩子毛孔是开放的,所以体表一受外邪,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辨证原则:实证为主,虚实夹杂;需要辨:伤乳伤食,体壮体弱,新积久积,热积寒积。
治疗原则:消食化积,理气行滞。
乳食内积之实证以消食导滞为主。
脾虚夹积之虚中夹实证以健脾消食,消补兼施为法,积重而脾虚轻者,宜消中兼补法;积轻而脾虚甚者,则用补中兼消法,扶正为主,消积为辅,正所谓:“养正而积自除”。
对于乳食内积证,以消乳消食,和中导滞为主,主方: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
食积化热证以清热导滞,消积和中为主,主方: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脾虚夹积证以健脾助运,消补兼施为主,主方:健脾丸(医方集解)加减。
《幼幼集成-食积证治》:夫饮食之疾,必用消导。消者,散其积也。导者,行其气也。脾虚不运则气不流行,气不流行则停滞而为积…故必消而导之。若积因脾虚,不能健运药力者,或消补并行,或补多消少,或先补后消,洁古所谓养正而积自除。故前人破滞消坚之药,必假参术赞助成功。
故治法难点在于:补与运、消的应用(牢记小儿生理特点)
由此,余归纳小儿脾胃六法:消 导 泻 运 清 补
以运、消为主,以补为辅
运脾开胃--脾健不在补贵在运。宜轻清芳香之剂解脾气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
脾运失健证固当以运脾开胃为主治,弱体壮积热,则可通腑攻积泻之
脾胃气虚者,亦当注意健脾益气而不壅补碍胃,同时佐以助运开胃之品
脾胃阴虚者,亦当注意益阴养胃而不滋腻碍脾,同时适加助运开胃之品
肝脾不和者需疏肝理气助运。2022-07-18
其发病以婴幼儿为主,季节无特殊性,特点是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预后多数良好。尝云: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不能小看了这个简单的积食。其外因:乳食内积,损伤脾胃,内因:脾胃虚弱,乳食不化;其病位在脾胃,病机为乳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需要常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常有余,常不足,积常有。
食积可分为伤乳和伤食。伤于乳者,多因乳哺不节,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皆能停积脾胃,壅而不化,成为乳积。伤于食者,多因饮食喂养不当,偏食嗜食,饱食无度,杂食乱投,生冷不节;食物不化;或过食肥甘厚腻、柿子、大枣等不易消化之物,停聚中焦而发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乳食停积中焦,胃失和降,则呕吐酸腐不消化之物;脾失运化,升降失常,气机不利,出现脘腹胀痛,大便不利,臭如败卵;或积滞壅塞,腑气不通,而见腹胀腹痛,大便秘结之症。此属乳食内积之实证。
食积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纳失常,复又生积,此乃因积致虚;亦有先天不足,病后失调,脾胃虚弱,·胃不腐熟,脾失运化,而致乳食停滞为积,此乃因虚致积。二者均为脾虚夹积、虚中夹实之候。
积滞与咳嗽:积滞导致咳嗽,中医上说的“食咳”。《内经》:“食于胃,关于肺”;《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所以有些食咳的孩子,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这时候用一些消食和胃为主、肺胃同治的药,效果就会特别好。
积滞与发热:积滞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这类孩子大多表现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大便酸臭异常。《脉经》中说:“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热也。”
积滞与肺炎:积滞伤脾 脾虚生痰 痰贮于肺 痰阻肺道 郁久化热、伤肺。脾虚日久 土(脾)不生金(肺) 肺阴亏虚 阴虚内热 子盗母气 脾气更虚。脾虚生痰,郁热炼液为痰;而痰贯穿于小儿肺炎疾病全过程,是小儿得肺炎的重要因素。所以,很多得肺炎的孩子,把脾胃功能调好了,肺炎也跟着好了。
积滞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一直是临床常见病,大部分孩子一生病就吃药输液,反复吃药输液,孩子抵抗力越来越差。其实,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积滞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有积滞的时候孩子毛孔是开放的,所以体表一受外邪,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辨证原则:实证为主,虚实夹杂;需要辨:伤乳伤食,体壮体弱,新积久积,热积寒积。
治疗原则:消食化积,理气行滞。
乳食内积之实证以消食导滞为主。
脾虚夹积之虚中夹实证以健脾消食,消补兼施为法,积重而脾虚轻者,宜消中兼补法;积轻而脾虚甚者,则用补中兼消法,扶正为主,消积为辅,正所谓:“养正而积自除”。
对于乳食内积证,以消乳消食,和中导滞为主,主方: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
食积化热证以清热导滞,消积和中为主,主方: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脾虚夹积证以健脾助运,消补兼施为主,主方:健脾丸(医方集解)加减。
《幼幼集成-食积证治》:夫饮食之疾,必用消导。消者,散其积也。导者,行其气也。脾虚不运则气不流行,气不流行则停滞而为积…故必消而导之。若积因脾虚,不能健运药力者,或消补并行,或补多消少,或先补后消,洁古所谓养正而积自除。故前人破滞消坚之药,必假参术赞助成功。
故治法难点在于:补与运、消的应用(牢记小儿生理特点)
由此,余归纳小儿脾胃六法:消 导 泻 运 清 补
以运、消为主,以补为辅
运脾开胃--脾健不在补贵在运。宜轻清芳香之剂解脾气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
脾运失健证固当以运脾开胃为主治,弱体壮积热,则可通腑攻积泻之
脾胃气虚者,亦当注意健脾益气而不壅补碍胃,同时佐以助运开胃之品
脾胃阴虚者,亦当注意益阴养胃而不滋腻碍脾,同时适加助运开胃之品
肝脾不和者需疏肝理气助运。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