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医派的温病学说

吴门医派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苏州温病学派的兴起密切相关。在温病学说形成之前,一般医家都遵从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传变的论证方法,进行辨证论治。吴中地区地处东南卑湿之地,是瘟疫、温病的屡发地区,因为温病的病因、发病、传变过程和治疗原则不同于伤寒,故运用治伤寒的方法来治疗瘟疫、温病疗效不佳。因而以吴有性、叶天士、薛生白、缪遵义等一批吴中名医,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创立戾气学说与温病学说,叶天士的《温热论》揭示了不同于《伤寒论》的卫、气、营、血辨证纲领。温病学派重视基础理论,善于吸取众长,敢于发明创新,处方用药注重实效,具有轻、清、灵、巧的特色。从此,温病学说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有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并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抗感染治疗学方面居世界科技领先的地位。

2016-06-02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5:28: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吴门医派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苏州温病学派的兴起密切相关。在温病学说形成之前,一般医家都遵从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传变的论证方法,进行辨证论治。吴中地区地处东南卑湿之地,是瘟疫、温病的屡发地区,因为温病的病因、发病、传变过程和治疗原则不同于伤寒,故运用治伤寒的方法来治疗瘟疫...

  • 来源:我国历代医家在与传染病斗争的实践中创造了温病学说。 温病学说,渊源于《 内经 》,孕育于《 伤寒论 》,产生于金元,成熟于明清。中文名: 温病学派 位置: 吴门 出现: 中国明代末年 地位: 吴门医派主流

  • 《温疫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清代一些著名医家如戴北山、杨栗山、刘松峰、叶天士、吴鞠通等,在《温疫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和创造。温病学说,渊源于《内经》,孕育于《伤寒论》,产生于金元,成熟于明清。在温病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温疫论》作为我国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贡献巨大。《温疫论》至...

  • 温病学派,作为吴门医派的代表性流派之一,其特色在明清时期发展至高峰,并在世界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在治疗外感病方面,温病学派逐渐摆脱伤寒学说的束缚,形成具有独特见解的大学派。温病学者以创新精神著称,处方用药风格轻、清、灵、巧,体现了其独特的医学理念。温病学派强调以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温病,...

  • 首先,明清两代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集中,使得流行性疾病成为当时医学界面临的新问题。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和清代的大疫流行频率较高,如明朝永乐六年,江南地区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传统的伤寒法治对这些瘟疫效果并不理想,促使医家寻找新出路,为温病学说的产生提供了积极条件。其次,中国南方特殊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