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四大证是什么?

大柴胡汤四大证:
大柴胡汤是张古方,首见于东汉医家张仲景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因为张仲景当时所记录的方,大多就是他当时认为的古方,古代相传的经验方,也就是经方。和许多经方一样,大柴胡汤经过了无数次的人体试验,这个配伍,这个方证,被逐渐地固化下来,被后人所认可,并成为中医临床的规范。
第一个关键词是“按之心下满痛”。心下,为剑突下三角区,从剑突至两肋弓下,即整个上腹部。 这是大柴胡汤方证的主治部位。虽然是腹痛,但大柴胡汤证的腹部症状与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等腹部症状是不同的。大柴胡汤证是上腹部满痛,大承气汤证是脐周极其胀满有力,桃核承气汤证是下腹部压痛。
第二个关键词是“呕吐“,呕吐而下利者,或呕不止,心下急者。两处原文提到呕吐。而且从原方生姜的用量看,方证中比定有呕吐,而且呕吐比较剧烈,或伴有腹泻等。生姜是止呕的关键药物,小柴胡汤证的呕吐程度轻,是心烦喜呕、干呕,所以生姜三两,大柴胡汤证的呕吐剧烈,是“呕不止”,所以生姜五两。
呕吐不是一个症状,而是一种状态,提示胃气上逆,所以可以看做是呕吐综合症,其临床表现包括嗳气、反酸、腹胀、进食后症状加重、流口水、夜半口干苦、晨起咽喉有黄粘痰、口臭等。
第三个关键词是“郁郁微烦”。这是大柴胡汤方证的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抑郁、焦虑、失眠等,临床发现,服用大柴胡汤后,患者感到情绪趋于稳定。另外,头痛、眩晕、麻木、震颤、昏迷、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也常见,可以看做是郁郁微烦的延伸。
第四个关键词是“往来寒热”。原文“往来寒热”、“发热汗出不解”的表述,提示大柴胡汤主治发热性疾病。 “往来寒热”指患者发冷发热持续反复较长的时间。也包括对外界坏境的过敏状态以及那些休作有时的疾病。“发热汗出不解”,指内有积热。

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洗)半升,生姜五两,枳实(炙)四枚,大枣(擘)十二枚,大黄二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病初传少阳,势须人参补中益气,既防邪侵及里,又助正以祛邪于外。但已并于阳明,则须大黄兼攻里,人参之补,甘草之缓,反非所宜,故去之,加枳实以治心下坚,加芍药以治腹满痛,故此治少阳阳明并病而见里实心下坚、腹满痛者。
2022-08-04
mcxzy 阅读 4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0:25: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大柴胡汤四大证:大柴胡汤是张古方,首见于东汉医家张仲景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因为张仲景当时所记录的方,大多就是他当时认为的古方,古代相传的经验方,也就是经方。和许多经方一样,大柴胡汤经过了无数次的人体试验,这个配伍,这个方证,被逐渐地固化下来,被后人所认可,并成为中医临床的规范。

  • 流传时间:近两千年简介: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是中医方剂名。此方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其流传时间已近两千年,是中医治疗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的经典方剂。大柴胡汤 流传时间:约1800年简介:大柴胡汤同样出自《伤寒论》,为表里双解剂。此方具...

  • ③大柴胡汤: 为小柴胡汤去党参,加枳实,大黄,白芍,主治少阳阳明合证,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郁郁微烦,心下痞鞭,腹满而痛,大便燥结,舌苔黄厚燥,脉弦有力。 ④复方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加川楝子,元胡,木香,公英,可治疗急性胆囊炎、溃疡病穿孔等。 ⑤柴胡加龙骨...

  • 综观此证显为少阳与阳明合病,即拟大柴胡汤加减:柴胡20g,黄芩12g,枳壳15g,白芍18g,厚朴15g,法夏10g,大黄15g(后下),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甘草3g。一剂,水煎服。上方服后一个半小时先解浓黄小便,后泻秽臭黏液便,可谓臭气熏天,胸闷、腹满、胁痛随之明显消退,体温渐退至37℃,精神转...

  • 1、 实证: 大柴胡汤、 2、虚症:补气消痰饮 2、虚实夹杂:五通汤 麻黄l0g,桂枝l0g, 干姜l0g,半夏15g,细辛6g, 白芍l0g,甘草l0g, 陈皮15g,厚朴20g,枳实15g,柴胡15g, 白术20g,茯苓20g, 泽泻30g,人参l0~20g, 当归15g,川芎15g。【小贴士】 睡眠占生命的1/3的时间,几乎和食物一样至关重...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