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是怎样的?

消渴病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很多,可按“三消”辩证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型。上消以烦渴引饮,中消以消谷易饥,下消以小便如膏为主症。全身表现消瘦,即所谓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身体消瘦)。其他可伴有皮肤瘙痒,女性阴部瘙痒,视物不清,四肢酸痛或麻木等症。
另外,可按阴阳辩证分为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或按脏腑辩证分为肺胃燥热型、肺肾阴虚型、脾气虚型、脾阴不足型、肾阴虚型、肾气虚型、肝阴不足型、肝阳上扰型、胃阴不足型、肝肾阴虚型;或按气血津液辩证分为气虚型、气阴两虚型、血淤型、气滞血淤型、气虚血淤型、湿热型、痰湿型。
消渴病的中医辨证,一般按“三消”辩证。即首先要辨明病位之上、中、下,有无实热虚火,有无变证,变证与本证孰轻孰重。其病变脏腑主次的判断,是根据三多症状的轻重主次来判断的,多饮突出者为上消,多食突出者为中消,多尿突出者为下消。上、中、下既明,则治法诚如《医学心悟》云:“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焦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见治疗中既要强调重点,又要兼顾他脏。
辨证论治时,又要辨别实热虚火(注:实热因热邪入侵,里热炽盛,或痰瘀,宿食阻滞所致。实热盛则是属于内伤造成的,一般有脾胃实热、肝胆实热等很多。火就是热,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的有无。本证初起,多有燥热邪气,且可以燥热为主,中期多燥热阴虚并重,后期则几无燥热,而以阴虚火旺为主。燥热者,多见口苦、心烦、口臭、便秘,或咳吐黄痰、舌红(注:舌象特征:较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称为红舌),苔黄(注: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燥、脉弦滑数或沉数(脉沉数是“沉脉”与、数脉“相兼,沉脉是指手指要重按才能感觉脉搏跳动,数脉指脉搏跳动迅速。)。而阴虚火旺,则见症不同于上,多为五心烦热、失眠、耳鸣、目眩、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实热虚火治法迥异,实热当以清热泻火之法,而虚火则当滋肾阴以退虚火。凡病属中后期者,当细辨变证之有无,若有变证,则当分清缓急轻重。变证可见瘀血、气郁、脾虚、湿热、水饮、热毒、血虚等证候,但其基础仍是阴虚燥热,故当辨本病与变证的轻重。治疗上,要二者兼顾。若变证一除,又当治本病。
2019-12-27
中医超级宝典05中医内科学29消渴(糖尿病)病因、病位、病理性质、病机、治疗原则、辨证论治

2020-12-26
mcxzy 阅读 45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8:37: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根据临床主要症状分类。在中医文献中常把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上消主症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中消主症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下消主症为尿频量多,尿如脂膏。这种分类方法有些片面,因为临床上三多症状并不是截然分开,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不同而已,故治疗...

  • 消渴病的辨证分型可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在肺,为肺热津伤所致,主要表现为多饮、口干舌燥,可伴尿频、尿多。中消在胃,为胃热炽盛所导致,主要表现为食量增加、易饥饿、体重下降,可伴有口渴、尿多、大便干燥。下消在肾,为肾阴亏虚所导致,主要表现是尿频尿多、小便浑浊,伴随腰膝酸软、头晕耳...

  • 糖尿病,常被称为消渴病,是现代医学中的常见病症之一。在中医辨证分型中,气阴两虚型被认为是最普遍的糖尿病类型。这一理论认为,患者体内气和阴两方面都出现不足,导致身体能量代谢失衡,引发糖尿病症状。这一理论强调了调和气与阴的平衡对于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选择上,消渴丸和...

  • 消渴症是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所以也是中医诊断为糖尿病。临床上的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的分型主要是根据八纲、脏腑、气血辨证。也有的学者是按三消辨证的,三消辨证就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所以消渴症是中医辨证的一个分型,是糖尿病。

  • 糖尿病中医叫消渴病,中医认为糖尿病和肺、脾、胃、肾关系密切,中医治疗糖尿病也是四诊合参、辨证分型治疗,常规的分法三种,上消、中消、下消。上消和肺的关系更大;中消和脾胃的关系大;下消就是肾脏功能关系更大,如果得了糖尿病,无论是中医疗法还是西医疗法,都是应该规范化、依从性好的治疗。...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