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小肠经为什么是太阳经的来源?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络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本经脉一分支是从缺盆出来, 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另一分支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眼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该经脉腧穴有少泽 、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听宫,共19穴,左右合38穴。

内容:
十二经脉之一。该经循行路线起自手小指尺侧端,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向上,沿上臂后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后颈部椎骨隆起处)与督脉相会。
又向前进入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面颊到外眼角,又折回进入耳中。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下颌肿,耳聋,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2019-12-12
中医理论认为人身体内有十二条主要经络,它们有各自的活跃时间。每个时辰轮换,就像单位里的人轮流值班一样。
这十二条经络在人的身体内左右对称,胳膊和腿上各有一条同名经。因此十二条经分属六类,分别是少阳经,少阴经,太阴经,太阳经,阳明经,厥阴经胳膊上的小肠经和从头经过腿直到脚上的膀胱经就属于太阳经。2019-12-12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3:50: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下颌肿,耳聋,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 小肠经,简称手太阳小肠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源自《灵枢·经水》的记载。其起始于手小指尺侧端,沿着手掌外侧上行,至腕部,然后沿前臂后侧直上至肘内侧,经过肩关节后绕肩胛骨,再沿颈上颊至目外眦,最终入耳中。另一支脉则经面颊至鼻根部内眦,斜络于颧部。小肠经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涉及的穴位...

  • 因为手太阳经起于小指的外侧端,行于腹中时属小肠,所以它以运行小肠的血气为主。因此《灵枢·经脉篇》有“小肠手太阳之脉”说法。另一方面它联络并濡养着小肠及与小肠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和器官。因为手太阳经循行于上肢的外后侧,围绕着肩胛运行到肩上,从缺盆下行络心,属小肠。它的分支入耳中,另一分支行...

  • 《灵枢·经脉》称为“小肠手太阳之脉”,现通称为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经经络图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答案。 小肠经经络图 手太阳小肠经 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称为“小肠手太阳之脉”,现通称为手太阳小肠经,简称小肠经。首载于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医书。其中《帛书·经脉》甲种本,即《足臂十一...

  •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加强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到达某些正经未覆盖到的器官与身体部位;弥补正经的不足。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的支点分出,分别到达特定的器官或身体部位,如手太阴肺经的经别到达胸腔内的脏器,足太阳膀胱经的经别到达头部的器官。综上所述,中医理论中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