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纳呆的方剂简介

纳呆为症状名。指不思饮食,食量减少的表现。患者食欲不振,无饥饿感,或饥不欲食。常见于伤食、脾失健运、胃阴虚等病证。伤食,一名食伤,指饮食损伤脾胃,食物不能消化所致的病证。症见胸脘痞闷,嗳气腐臭,厌食,恶心呕吐,泄泻,苔腻,脉滑。见《丹溪心法·伤食》。其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因势利导或吐或下或消或补,其中以健脾消导之法最为常用。方如保和丸、平胃散之类。伤食有伤谷、伤面、伤肉、伤鱼鳖、伤蟹、伤蛋、伤生冷果菜、伤酒、伤茶、宿食、食滞、五味过食等。脾失健运指脾运化功能失常的病机。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职,不能升清。轻则出现腹胀纳呆、肠鸣、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久则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若水湿困阻则四肢浮肿,或水泛成痰成饮,产生其他痰证或饮证。治以健脾为主。胃阴虚又称胃阴不足,指胃的阴液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见《类证治裁·脾胃》。多由胃热、胃火炽盛,或温热病耗伤胃阴所致。症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治宜养阴益胃。《温病条辨·中焦篇》:“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注:此阴指胃阴而言)。”《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知饥少纳,胃阴伤也。麦冬、川斛、桑叶、茯神、蔗浆”等药均可选用。

详见百科词条:纳呆 [ 最后修订于2016/2/26 11:10:36 共53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2022-11-02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2:26: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痴呆之脾肾两虚证: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减退,失认失算,口齿含糊,词不达意,伴腰膝酸软,肌肉萎缩,食少纳呆,气短懒言,口涎外溢,或四肢不温,腹痛喜按,鸡鸣泄泻,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苔白,或舌红,苔少或无苔,脉沉细弱。治法:补肾健脾,益气生精。代表方:还少丹加减。

  • 竹叶石膏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四首。其中《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方为常用方,组成为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升。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的功效,主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症见虚羸少气,气...

  • 风湿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治法:祛风胜湿通窍。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

  • ③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面色不华,头晕神疲,食少纳呆辨为郁证之心脾两虚证,其主方为归脾汤。

  • 痰饮治疗主要针对形体消瘦、胸脘胀满、纳呆呕吐、胃中振水音或肠鸣漉漉、便溏或背部寒冷、头昏目眩、心悸气短等症状。舌头呈现白润的苔,脉象为弦滑。治疗法则以温阳化饮为主。主方为苓桂术甘汤(张仲景《金匮要略》),方剂包含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法半夏12克,生姜10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