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2——北方、南方、中央治病方法

(原文)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解读)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 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像闭藏的冬季。

“ 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 人们依 高处 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该地的人们喜好 野外四处打食 生活, 经常 四处临时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内脏容易受寒,易生胀满的疾病 , 对其治疗,适合用艾火灸灼。所以艾火灸灼的治疗方法是从北方传来的。

“ 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 南方地区, 象自然界万物长养的 夏季 ,阳气最盛的地方, 因为地势低下,水土薄弱,因此容易聚集雾露。

“ 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 该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熟的食品,他们的皮肤腠理致密而有赤色,易发生筋脉拘急等疾病。对其治疗,比较适合用微针针刺。所以九针治病的方法,是从南方传来的。

“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 ” 中央之地,地形多平坦而潮湿, 所以天地万物生产繁多。

“ 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 人们的食物种类很多 , 生活比较安逸,这里发生的疾病,多是瘘弱、厥逆、寒热等病,对于这些病的治疗,宜用导引按 蹻 的方法。所以这种导引按 蹻 的治法是从中央地区推广出去的。

“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所以 一个高明的医生,应当能够综合各种疗法,针对病情给予恰当的治疗方式。 故 尽管治法不同,但疾病都能痊愈,这是由于医生能够掌握病情,并了解治病大法的缘故。

今天学习了北方、南方、中央治病的方法。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2022-06-30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5:57: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的原文欣赏如下:黄帝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东方之域的治疗特色:- 东方之域是天地万物开始生长的地方,地处海滨傍水,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 当地人民喜食鱼类和咸味,都安居乐业,把鱼类当做美食。- 但由于鱼...

  • 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是从东方传来的。“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 ” 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有一种收敛的现象。“ 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

  • 《黄帝内经•素问》第12章异法方宜论篇           黄帝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

  • 黄帝问起医者治病之道,为何同样的病,治疗方法却各不相同,却都能使病患痊愈,这背后的道理究竟是什么?岐伯解释说,这是因为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从而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体质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影响了疾病的种类和治疗方法。比如东方地区,气候温和,接近海洋,人们多食用鱼和盐。鱼肉和盐...

  • 学习《黄帝内经》素问第一遍全部学习完,今天起对异法方宜论进行解析。黄帝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