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络穴位之十四

十四、督脉穴位定位

1.长强: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针灸甲乙经》:在脊骶端。

2.腰俞: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针灸甲乙经》: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

3.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素问》王冰注:在第十六椎节下间。

4.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针灸甲乙经》:在十四椎节下间。

5.悬枢: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针灸甲乙经》:在第十三椎节下间。

6.脊中: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针灸甲乙经》:在第十一椎节下间。

7.中枢: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素问》王冰注:在第十椎节下间。

8.筋缩: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针灸甲乙经》:在第九椎节下间。

9.至阳: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针灸甲乙经》:在第七椎节下间。

10.灵台: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素问》王冰注:在第六椎节下间。

11.神道: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针灸甲乙经》:在第五椎节下间。

12.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针灸甲乙经》:在第三椎节下间。

13.陶道: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针灸甲乙经》:在大椎节下间。

14.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针灸甲乙经》:在第一椎上陷者中。

15.哑门: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针灸甲乙经》:在项后发际宛宛中。

16.风府: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针灸甲乙经》:在项上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其肉立下。

17.脑户: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针灸甲乙经》: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

18.强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针灸甲乙经》:在后顶后一寸五分。

19.后顶: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针灸甲乙经》:在百会后一寸五分,枕骨上。

20.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针灸甲乙经》: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

21.前顶: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6寸(百会前1.5寸)。《针灸甲乙经》:在囟会后一寸五分,骨间陷者中。

22.囟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针灸甲乙经》:在上星后一寸,骨间陷者中。

23.上星: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针灸甲乙经》:在颅上,直鼻中央,入发际一寸陷者中,可容豆。

24.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针灸甲乙经》:在发际,直鼻。

25.素髎: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针灸甲乙经》:在鼻柱上端。

26.水沟: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针灸甲乙经》:在鼻柱下人中。

27.兑端: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针灸甲乙经》:在唇上端。

28.龈交: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针灸甲乙经》:在唇内齿上龈缝中。2022-06-13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0:46: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任脉: 位于前胸,关乎心脏脾胃,不通则易显老态。督脉: 穿越脊椎,调控气血运行,对应区域疼痛是其标志。胆经: 与胆分泌有关,异常可能导致神经问题和身体不适。肝经: 控制肝胆功能,面部和腰部变化常与其关联。肾经: 联系泌尿系统,影响尿量、眼袋和情绪。膀胱经: 负责泌尿骨骼,小便问题需关注卫生保健。

  • 生理功能: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巡行于腹不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阳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人诸阴”之说;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

  • 14、任脉。阻塞表现: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条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於少、 松弛、面部黄褐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 肝胆调和,日月与期门

  • 病证涉及心慌、臂肘痛等。12. 手少阳三焦经:上行至耳部,病证包括腹胀、耳鸣等。13. 足少阳胆经:与耳朵、面部有关,病证如口苦、头痛等。14.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趾,影响肝脏,病证包括腰痛、月经不调等。这些经络和穴位图及其歌诀对中医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经络分布及功能提供了极大帮助。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