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4——气机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原文)

(解读)

“ 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而可见奈何? ” 黄帝问:以上病情,是通过问可以明了的。那么能通过目视可以了解病情吗?

“ 岐伯曰: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 ” 岐伯说:五脏六腑在面部各有所属的部位,观察面部的五色,黄色和赤色为热,白色为寒,青色和黑色为痛,这就是视而能见的道理。

“ 帝曰:扪而可得,奈何?岐伯曰: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 黄帝问:能通过扪摸就可了解病情吗?岐伯说:这要看主病的脉象,坚实的,是邪盛 , 陷下的,是不足,这些是可用手扪切而得知的。

“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 ” 黄帝说:讲得非常有道理!我听说许多疾病都是由于气的影响而发生的。

“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 如暴怒则气上逆,大喜则气缓散,悲哀则气消散,恐惧则气下陷,遇寒则气收聚,受热则气外泄,过惊则气混乱,过劳则气耗损,思虑则气郁结,这九样气的变化,各不相同,又各会导致什么病呢?

“ 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 岐伯说:大怒则气上逆,严重的,可以引起呕血和飧泄,所以说是“气逆” 。

“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 高兴气就和顺,营卫之气通利,所以说是“气缓”;悲哀过甚则心系急,肺叶胀起,上焦不通,营卫之气不散,热气郁结在部内,所以说是“气消” 。

“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 恐惧就会使精气衰退,精气衰退就要使上焦闭塞,上焦不通,还于下焦,气郁下焦,就会胀满,所以说是“气下” 。

“ 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 ” 寒冷之气能使腠理闭塞,营卫之气不得流行,所以说是“气收” 。 热则腠理开发,营卫之气过于疏泄,汗大出,所以说是“气泄”;

“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 过惊则心悸如无依靠,神气无所归宿,心中疑虑不定,所以说是“气乱” 。

“ 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 过劳则喘息汗出,里外都发越消耗,因此说是“气耗” 。 思虑太多心就要受伤,精神呆滞,气就会凝滞而不能运行,因此说是“气结”。

今天学习了气机变化对身体的影响。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2022-06-04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3:11: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 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而可见奈何? ” 黄帝问:以上病情,是通过问可以明了的。那么能通过目视可以了解病情吗?“ 岐伯曰: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 ” 岐伯说:五脏六腑在面部各有所属的部位,观察面部的五色,黄色和赤色...

  •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的原文内容如下:黄帝问岐伯关于人体五脏卒痛的原因:- 黄帝首先阐述了他对于学问的理解,认为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古者必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接着,黄帝询问岐伯关于人体五脏突然疼痛是何种气使然。岐伯解释寒气导致经脉疼痛的原理:- 经脉流行不止,...

  • 黄帝说:我希望听听五脏突然作痛,是什么邪气致使的? 岐伯回答说:人身经脉中的气血,周流全身,循环不息,寒气侵入经脉,经血就会留滞,凝涩而不畅通。如果寒邪侵袭在经脉之外,血液必然会减少;若侵入脉中,则脉气不通,就会突然作痛。 黄帝道:有的痛忽然自止;有的剧痛却不能止;有的痛得很厉害,甚至不能揉按;有的当...

  • 本篇说明痛证的病因,主要是因于寒,但无论是因寒或因热,痛的病灶,总是在经脉里;痛的病变,总是在气和血方面,这是一定的。此外,篇中另外叙述了九气之病的证状和病理。黄帝说:我听闻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必然会将天道在人间验证;善于谈论历史的人,必然会将历史与今日做对比;善于谈论人事的人...

  • 素问举痛论提出的发病机理是为“百病生于气也”。素问举痛论:《举痛论》是《黄帝内经·素问》中第三十九篇文章,本篇以寒邪侵犯脏腑经脉所引起的多种疼痛为例,突出了问诊、望诊、切诊在临证中的具体应用和意义,并对怒、喜、思、悲、恐、惊、寒、热、劳等九种病因所产生的病机和症状进行了讨论。值...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