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第20篇-三部九候论篇1

本篇讨论了三部九候的诊脉及各种脉象的病证, 刺法和死期. 其中"必先知经脉, 而后知病脉", "必先审问其所始病, 与今之所方病, 而后各切循其脉"等原则对脉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黄帝说: 我听您讲述了九候的道理, 认为极其丰富. 我想了解其中的主要道理, 以嘱咐子孙, 传于后世. 首先, 我想知道九侯是怎么与人的形体气血相通, 并决断生死的?

岐伯说: 天地间的至理, 可用数字表示, 即开始于一, 终止于九. 一奇数为阳, 代表天, 二偶数为阴, 代表地, 人生在天地之间, 所以用三来表示; 天地人相合而为三, 三三为九, 代表九州分野之数.

所以脉有三部, 每部各有三候, 可以凭此决断死生, 处理百病.

黄帝问: 什么是三部?

岐伯说: 脉的三部指下部, 中部, 上部. 每部各有三侯, 三侯是以天地人来代表的. 学习这些一定要有老师当面指导, 如此才能撞我准确位置.

上部天, 就是两额太阳脉的动脉; 上部地, 就是两侧脸颊部大迎穴的动脉; 上部人, 就是耳前耳门穴的动脉.

中部天, 是两手太阴经气口, 经渠穴的动脉; 中部地, 是两手阳明经合谷穴的动脉; 中部人, 即两手少阴经神门穴的动脉;

下部天, 是足厥阴经五里穴或太冲穴处动脉; 下部地, 是足少阴经太溪穴处动脉; 下部人, 是足太阴经其门穴处动脉.

下部天可以诊察肝脏的疾病, 下部地可以诊察肾脏的病, 下部人可以诊察脾胃的病.

黄帝问: 中部之候是怎么样的?

岐伯说: 中部有天地人三侯. 中部之天可以诊察肺病; 中部之地可以诊察胸中之病, 中部至人可以诊察心脏的疾病.

黄帝问: 上部之候是怎么样的?

岐伯说: 上部也有天地人三侯. 上部之天可以诊察头角之病, 上部之地可以诊察口齿之病, 上部之人可以诊察耳目之病.

总之, 三部之中各有天地人. 三侯为天, 三侯为地, 三侯为人. 三三相乘, 合为九候. 脉的九侯, 以应地上的九野; 地上的九野, 以应人体的九脏.

因此, 人有肝肺心脾肾五神脏, 膀胱, 胃, 大肠, 小肠四形脏, 供九脏. 如果五脏败坏, 一定会神色枯焦, 而神色枯焦是病情加重的征象.2022-07-24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4:20: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帝曰: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

  • “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 ” 黄帝说:中部之候是怎样的呢?岐伯说:中部也有天、地、人三候。中部之天可以候肺脏之病变,中部之地可以候胸中之病变,中部之人可以候心脏之病变。“ 帝曰: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

  • 引手太阳小肠脉之脉精气 以补足太阳膀胱脉之大虚 则童子戴高者 可复也 此乃大虚之阙 故以回阳为急 故非取对应里脉之足少阴肾脉也 小指端及小指无名指本节间留针 以至真气

  • 针灸放血在中医临床正式的称呼叫做“刺络疗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据统计,《内经》中有48篇(其中《素问》有20篇,《灵枢》有28篇)涉及到络病及刺血疗法,其内容不仅包括刺络疗法的临床应用,而且对刺络施术的工具,刺络的机制、治则,刺络操作手法,刺络疗法的适应病证、禁忌证,刺络后的反应(包括...

  •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1、《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学》提出的“三纲领”...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