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本病的辨证是怎样的?

(1)上消(注:病位在心肺,心肺居于上焦所以称为上消。),肺热津伤
症状表现为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多食易饥。舌边尖红,苔黄燥,脉洪数(注:脉洪数就是洪脉与数脉相并存。凡比正常脉本体大的“脉形”,即称为洪脉。洪脉之象,浮大有力,以大为主要特征。洪脉古称曰钩,后世以洪脉相称,钩脉逐渐被洪脉所取代。为什么古代将洪脉称为钩?关于钩的含义是什么?洪脉盛大,来时如洪波涌起。波涛奔涌之时,浪头前曲,其状如钩,故古人将洪脉以钩相喻,亦即以洪波喻洪脉。医家多以来盛去衰描述洪脉。来盛,指血脉搏起之时,其势如洪波涌起,满指滔滔,浮大有力。去衰,却难体会。当脉回落之时,脉势皆衰,非独洪脉,所以,去衰并非洪脉独有之特征。脉来去疾速急迫,就是数脉。)或弦数(注:弦脉是脉搏像弓弦般紧张而有力。出现此脉象多为肝火旺而肾虚,数是指每一呼一吸六至或条六次以上的我们称之为数脉,数脉多为发烧的代名词,如果一个人的脉象弦而数的话这个人会出现视力模糊人觉得疲劳而且伴有低热)。
(2)中消(注:病位在胃部,胃属中消,中焦”指腹腔上部,包括脾、胃、胆(含胰)及其联属组织和功能(肝本位居中焦,以多食善饥为主症。),胃热炽盛
症状表现为多食易饥,大便干燥,形体消瘦,多尿且甜,口渴多饮,或见口臭,口苦,牙龈肿痛。舌红,苔黄燥,脉滑实有力(注:滑脉往来流利圆滑,如珠走盘。由软脉、实脉复合而成。软者,为血管柔软;实脉为充盈度好,脉流利如珠。)。
(3)下消(注:病位主要在肺、胃(脾)、肾,尤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以多尿如脂的症状为主。),尿频量多。
下消之中,有肾阴亏损、肾阴阳两虚两种证候。
肾阴亏虚:症状表现为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舌燥,渴而多饮,形体消瘦,消谷善饥不甚明显。舌红瘦薄,少苔,脉细数(注:脉细数指细脉与数脉相兼。数脉,脉来急促,一息(即吸气呼气各一次)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细脉,脉细如线。)。
阴阳两虚:症状表现为小便频数量多,混浊如脂膏,甚至饮一溲一(注:喝多少水立即排泄多少,丝毫没有消化吸收。),或夜尿频多;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注:沉脉是指手指要重按才能感觉脉搏跳动,此脉属于沉脉中的弱脉。)。
2019-12-27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15 18:53: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考点:消渴的诊断要点:①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②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病证者,应考虑消渴的可能性。③消渴病的家族史。

  • 消渴病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很多,可按“三消”辩证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型。上消以烦渴引饮,中消以消谷易饥,下消以小便如膏为主症。全身表现消瘦,即所谓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身体消瘦)。其他可伴有皮肤瘙痒,女性阴部瘙痒,视物不清,四肢酸痛或麻木等症。另外,可按阴阳辩证分为...

  • 消渴虽有上、中、下消之分,肺燥、胃热、肾虚之别。实际上三消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的不同。或有明显的多饮,而其它二者不甚显著,或以多食为主,而其它二者为次,或以多尿为重,而其它二者较轻,故上中下三消之治疗,当辨证以论治。经云:心传热于肺,传为鬲消,治疗上消者...

  • 中医认为,消渴症的产生往往与肺燥、胃热和肾虚等病理状态相关,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消渴这一复杂的临床表现。因此,治疗消渴症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可能包括清肺降燥、清胃泻火以及滋阴补肾等手段,旨在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缓解病症的目的。

  • (3)下消(注:病位主要在肺、胃(脾)、肾,尤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以多尿如脂的症状为主。),尿频量多。下消之中,有肾阴亏损、肾阴阳两虚两种证候。肾阴亏虚:症状表现为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舌燥,渴而多饮,形体消瘦,消谷善饥不甚明显。舌红瘦薄,少苔,脉细数(注:...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