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髎穴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八髎穴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4个(含子类)。

八髎即经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之合称。《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八髎在腰尻分间。”具体部位相当于骶骨上的四对骶后孔。左右共八穴,故名。

八髎穴均有理下焦、健腰腿之功,是治疗妇科、二阴疾患及腰痛的常用穴。《针灸大成》谓:“八髎总治腰痛,兼治疝气、淋浊、带下、月经病、二便不利等局部之病。”

上髎平于关元俞,次髎平于小肠俞,中髎平于膀胱俞,下髎平于中膂俞,故各髎所治之症,均与其所平之俞功能略同。2022-11-21
mcxzy 阅读 138 次 更新于 2025-04-10 06:32: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bā liáo。八髎穴简介: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八髎穴感觉: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在阳关和会阳之间,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

  • 八髎即经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之合称。《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八髎在腰尻分间。”具体部位相当于骶骨上的四对骶后孔。左右共八穴,故名。八髎穴均有理下焦、健腰腿之功,是治疗妇科、二阴疾患及腰痛的常用穴。《针灸大成》谓:“八髎总治腰痛,兼治疝气、淋浊、带下、月经病、二...

  • 简介 艾灸八髎穴具有温经散寒、消瘀散结、扶阳固脱、防病保健的功效。八髎穴位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骶后孔中,即在臀部上方八个小孔中的穴位。艾灸该穴位主要可用于治疗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尤其在痛经的治疗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可消瘀散结、止疼。功效与作用 1、温经...

  • 指按揉肾俞、命门、三焦俞、志室、水分、中极、然谷、太溪,每穴约1分钟。横擦腰骶部八髎穴,以透热为度。用一指禅推法或指按揉法施于气海、关元,每穴约2分钟。掌振神阙穴约1分钟。用掌平推法直推上腹部、小腹部,约5分钟。擦两胁肋部,以透热为度。 5.7 艾灸疗法治消肾 5.7.1 方一 [10] 选穴:...

  • 《循经考穴编》是一部关于针灸经脉的专书,主要论述了经脉的流注与路线、经穴的位置与主病等内容。此书约成书于17世纪初,即明末时期。编书者身份未被明确记载,但根据书末收录的两篇论文,即“背部图八髎穴辨”和“膺腹部 辨”,其作者分别署名为“严振”和“严振漫翁”。其中,“漫翁”应...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