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损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治疗虚损的穴位 1 拼音 xū sǔn
2 英文参考 consumptive disease
3 注解
虚损   病名。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所伤,或病后失于调理,以致阴阳、气血、脏腑虚亏而成的疾患。见《肘后备急方》。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气虚者多见肺脾虚损,症见四肢无力,懒于言语,动作气短,自汗心烦,治用补中益气汤。血虚者多见心肝虚损,症见吐血便血,或妇女崩漏,头晕眼花,或成干血痨,治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虚在心者,并用归脾汤;虚在肝者,并用二至丸;内有瘀血者,用大黄(庶^虫)虫丸。阳虚者多见脾肾虚损,症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阳痿滑精,小便数而清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宜温补,虚在脾者,用附子理中汤;虚在肾者,用附桂八味丸、右归丸等方。阴虚者多见肺肾虚损。肺阴虚者,症见干咳,咯血,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用沙参麦冬汤。肾阴虚者,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用大补元煎、六味丸、大补阴丸等方。参见虚劳条。
治疗虚损的穴位 膏肓俞 ,此穴与厥阴俞并列,故名膏肓俞。膏肓俞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主治肺、心、胸背及衰弱性疾患:如...

膏肓 ,此穴与厥阴俞并列,故名膏肓俞。膏肓俞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主治肺、心、胸背及衰弱性疾患:如...
虚里 ;thecollateralofstomach;虚里即心尖搏动处,相当于左乳根穴。又称胃之大络。出...
疾而徐则虚 拼音:jíérxúzéxū英文:概述:疾而徐则虚为针刺泻法的要领。与“徐而疾则实”对举,语出《黄帝...
关元俞2022-11-13
mcxzy 阅读 42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1:54: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气虚者多见肺脾虚损,症见四肢无力,懒于言语,动作气短,自汗心烦,治用补中益气汤。血虚者多见心肝虚损,症见吐血便血,或妇女崩漏,头晕眼花,或成干血痨,治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虚在心者,并用归脾汤;虚在肝者,并用二至丸;内有瘀血者,用大黄(庶^虫)虫...

  • 1. 虚实夹杂是中医病理学中的一种现象,它描述的是邪正力量相争,导致身体同时出现邪气亢盛和正气不足的复杂病理状态。2. 虚损指的是身体的正气不足,主要表现为精、气、血、津液的耗损和功能衰退,以及脏腑经络活动减弱,身体抵抗力下降。这种状态通常会呈现出一系列的虚弱症状。3. 实证则是与虚证相...

  • 2 简介 由于脏腑虚损而致鼻衄,称为 “虚损鼻衄”。《诸病源候论·卷4》有:“肺主气,而开窍于鼻,肝藏血,血之与气,相随而行,俱荣于脏腑,今劳伤之人,血虚气逆,故衄,衄者,鼻出血也。”虚损鼻衄,临床上多与肝、肾、脾等脏的虚损有关。①肝肾阴虚: 多由素体阴虚,或久病之后...

  • 五虚为病证名[1]。五脏精气虚损的综合证候[1]。《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王冰注:“虚谓真气不足也。然脉细心也,皮寒肺也,气少肝也,泄利前后肾也,饮食不入脾也。”病程中,五虚并见,反映五脏功能严重衰退,预后不良,急当培补元阳,...

  • 为何中医学科中没有“月家痨病”这一称谓?这一疑问源于民间医学对产后虚损、痨伤的俗称,各地称谓虽有差异,但均涉及中医积聚产后虚损,痨伤的范畴。月家痨病,亦称“月痨、干血痨、月奸病、月中伤、月子病、干耳病”等,这一系列名称反映了民间医学对产后护理不当、感染、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关注。月家...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